大学生网报 7月28日电(通讯员 宗家华 奚望 万超凡)7月7日,安徽师范大学“一水一情”居民饮用水水质调研团队一行16人奔赴池州市贵池区桂畈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短短八天的时间,我们徒步毅行,在晨光熹微时踏上旅程,于夜色阑珊处放下行囊,看见了日色变慢,欣赏过月色很美,更聆听了属于一位乡村老教师的故事。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这大概就是这位乡村老教师的真实写照。如今年这位近七旬的老人看起来仍是神采奕奕,在了解过我们的来意后,与我们进行了一场春风化雨般的交流。
乡村老教师正在和队员们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万超凡 摄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老教师姓王,这是他在桂畈村待的第68个年头。老伴患食道肿瘤早期,不久前刚从死神手中抢救过来。两个儿子和儿媳妇都在温州打拼,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看看。老教师说看见我们很高兴,因为孩子们不经常回家,他自己也算个“空巢老人”,这次难得见到这么多年轻人在村里,感觉自己都年轻了不少。
谈及自己的两个儿子,老教师长叹一声:“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两个儿子都没有考上高中这件事,是我的失败,也是我一生的遗憾。”这是一位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老教师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的深深遗憾。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在交流中我们还了解到老教师其实只读过小学。提及缘由,老教师微微一笑,摇摇头说:“哪有什么为什么,1966年以前,家里负担不起学费,知识改变命运理念还没有深入到农村,为了学习更多知识,后来半路‘出家’,做了语文教师。”
老教师还说,自己从教41年,教导过整整两代人,深深感受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教书是一门艺术,教师一职并不仅仅只是上完这堂课,读完这本书而已,有水平的教学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尊重,首先教师自己就要尊重学生。教师一职要循循善诱,不能采取暴力手段。
对我们青年人,老教师反复叮咛,要放下玩的时间,多学习知识,不要把过多关注放在恋爱和游戏上面。“优秀的人自然可以吸引他人,没必要去追求他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不要把美好的学习时光用在别的方面,学术造假更不可取。”这不仅仅是一位老人的叮咛,更是一位扎根基层教育大半生的人民教师对当代青年的谆谆教诲,作为新时代青年先锋,我们也应当谨记于心。
位卑勿敢忘忧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应肩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始终把握时代方向,承担时代使命,孕育时代未来;哪怕身处穷乡僻壤,也要以一己之身点亮祖国未来的点点星光。
这位在桂畈村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教师一直关注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他说道:“党中央的政策下来,总有一些地方鞭长莫及,比如关于血吸虫的防治这块儿,村里的干部确实不够上心,没有从源头出发,治标不治本。”当提到附近的河流治理时,老人满满的兴奋。以前一到下雨天村里就发大水,低洼地段一片汪洋;秋浦河水排不出去,什么都被淹了。“但后来三峡大坝修建后,总体水位降低,这里就再也没有被淹过,这是国家的政策好。”老教师笑着竖了竖大拇指。
“你们从小就要有为天下人的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论身在何地,了解一些国家政策,关注一些时事,才不会与社会脱节。”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道。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
四十多年奋斗在教育战线,教师对王老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像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份自我坚持。在面对无论是舒适的文书工作还是更赚钱的职业,老教师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本行。他反复强调了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朝三暮四。“只要你们认准了一件事,那就埋头去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是哪一行,都要有真功夫。
当老教师和我们谈论这些事情的时候,眼底自始至终都闪烁着点点光芒,光芒中我们看到了他忧国忧民的大我精神;看到了他扎根桂畈基层教育四十余载的奉献精神;看到了他与时俱进,不忘初心的坚守。
三尺讲台上是他教书育人奉献自我的身影,一支粉笔书写的是他淡泊名利的一生。这个夏天,我们聆听夏虫蝉鸣,聆听蛙声一片,聆听发生在这座宁静村庄里的动人故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66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