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的故事,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故事:18个农民,以“托孤”的形式,按下血手印,实行包产到户。习总书记在2016年视察小岗村的时候这样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 此番,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系积蕴复兴中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去探寻改革开放与小岗村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小岗村正是那个抓住改革开放契机,率先步入改革开放的农村。新天地的开辟,总需要一批“敢为天下先”的人,小岗村的18个农民是这样的人,当时的安徽省革委会主任万里也是这样的人。《人民日报》中有一篇文章曾提到过当时的历史背景:1979年以前,别说“包产到户”,连“包产到组”都被认为是对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集体化道路的背叛。就连1978年12月22日通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也仍然强调“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可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到户,完全突破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机制。
通过调研队几天的调研与走访了解到,在大包干那段时期中央曾几度发文,强调不许分田单干,所以大包干在当时其实是一件违法的事情,然而在那时小岗村的事情被当时的上级领导瞒了下来,直到1980年,时任安徽省第一书记的万里来到小岗村,看到了家家户户大丰收的盛况,给予了“大包干”高度的肯定。正是有了领导的肯定,“大包干”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如果说“大包干”是小岗村的第一次改革,那么沈浩书记则为小岗村带来了第二次改革。当时小岗村的状况是“一夜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进富裕门”,面对这种状况,沈浩书记制定出了引进资金、集中土地、发展智慧农业的决策。直到如今,小岗村依旧是以发展农业、养殖业和旅游业为主。
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要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贯彻和落实改革开放既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信念,也是人民必须配合党和政府完成的任务。在如何落实改革开放这个问题上,严金昌等18个大包干带头人给出过答案,万里书记给出过答案,沈浩书记也给出过答案,千千万万的领导人和共产党干部都给出过答案。在改革开放的漫漫征途中,总避免不了的会有各种尝试,那么就需要党和政府有卓绝的眼光,尽量去避免失误。
习总书记曾言:“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目前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小岗村素来以农业为主,但传统的自然农业正逐步被淘汰,新时代的智慧农业在小岗村已有了萌芽,在这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村中许多居民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帮扶力度,引进资金,优化生产方式,同时引进企业,为小岗村及附近村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提高村民整体的收入与生活水平,进而使这个改革开放名村发展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模范新农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40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