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17日,在“追寻初心,服务宁德”百所高校千名师生闽东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成理畲乡实践队为践行扶贫之路,重拾畲族文化碎片而整装前行。团队走进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上金贝村、亭坪村的畲族聚居地,对畲族文化与旅游发展进行实地调研与实践,以期通过深入挖掘当地畲族人民的文化源“泉”、生态源“泉”、民族文明之“泉”,为畲族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与旅游发展提供建议。
16日上午8:30,成理畲乡实践队一行在金涵乡上金贝村景区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了福建省宁德市金涵乡上金贝村的“中华畲家寨”,参观游览了上金贝风景区。上金贝村作为畲族文化开发重点村寨,先行落实了“三园”目标建设,据讲解员介绍为畲族风情园、生态休闲园以及历史文化园。此外成员也了解了上金贝村的基本建设情况、感受村寨民族特色建筑、清新自然的原生态风光,并了解到“明建文帝出逃宁德”一说极有可能解释建文帝迷踪的悬案。整个旅游路线的观光以及讲解员的热情讲解都为团队的实地调研提供有力的帮助与支持,成员也感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与欢迎。

图为讲解员向团队成员讲解“建文帝像”,介绍关于“明建文帝出逃宁德”一说的相关史实。
#FormatImgID_1#图为成理畲乡实践队与“中华畲族宫”兰馆长交流意见与建议
17日下午15:30,成理畲乡实践队在兰馆长的带领下参观调研宁德市金涵乡亭坪村的“中华畲族宫”,了解了畲族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兰馆长为团队介绍了包括畲族的族源文化、历史文人、革命血史、传统民俗、民居服饰、茶文化等一系列源远历史和特色民俗。其中谈到“畲”字始于“刀耕火种”之意,畲族服饰主要以女性的服装和头饰为主。畲族特色中最有代表性的还包括“样式雷烫样”,“样式雷烫样”是极具鲜明特色风格的建筑模型,在圆明园、万春园、颐和园、故宫等修建中占有重要的特殊地位。最后,带队专家张维昌老师指出,要深挖畲族文化之“泉”,提炼畲族文化符号和民族象征,从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角度成为畲族经济、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源泉。
图为“中华畲族宫”兰馆长为成理畲乡实践队介绍畲族传统生活工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38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集体意识,引导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8月11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举行课堂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支教团成员给孩……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学生为提高偏远地区学生的学习水平,8月11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开展第三次语文线上教育活动。支教团成员带领着学生们学习文言……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为提高偏远地区学生的学习水平,8月10日,青岛科技大学“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开展第四次数学教育活动。支教团成员带领着学生们预习新课,为他们讲解着新的内容,并给他们拓展一些内容……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集体意识,引导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8月10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举行课堂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支教团成员给孩……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8月9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为留守儿童继续讲课。这是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的第七天讲课,同时也是第二堂英语课。讲课过程中,老师与……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8月9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开展第二次英语课,这也是第七天讲课。在本次活动中,支教老师们展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表现出奉献的魅力。老师在课前先是放……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8月8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为留守儿童继续讲课。这是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的第六天讲课,同时也是第三堂数学课。讲课过程中,老师与……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8月8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开展第三次数学课,这也是第六天讲课。在本次活动中,支教老师们展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表现出奉献的魅力。老师在课前先是放……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