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清秘藏》中寥寥几笔,便刻画出苏绣以针作画,巧夺天工的特点。为探寻四大名绣之一——苏绣的奥秘,实践团于7月14日赶赴苏州,亲身实践,深入体会苏绣可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的美。
实践团抵达苏州后,第一时间赶赴位于落瓜桥下塘61号的王金山大师工作室,并观摩学习中国丝绸艺术品的精华——缂丝。工作室是由国家级缂丝工艺美术大师王金山教授创立,用于进行缂丝技艺的研究与创新,并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伴着绵绵的细雨,实践团抵达了坐落在一片仿古建筑的工作室。虽然周围已然充斥着商品买卖的市井气息,但这些并不妨碍工作室古朴幽雅的氛围。这点从牌匾便可看出:其上从右向左书写了一排古色古香的毛笔字——王金山大师工作室,虽无任何夺人眼球的装饰,但能让人感觉到其厚重的历史。
工作室创立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吸引顾客,因此只有最前端的一小部分做成了商店的样式。但当实验团穿过这一部分后,才发现工作室的真正面貌:数名学徒坐在机器前,聚精会神地盯着织机。飞梭带着斑斓的纬线,穿过细细的经线,再由学徒用梳笔一点点压实,一丝一缕的积累后逐渐达到整体的和谐,构成一副精美的织画。令人遗憾的是,今日王金山大师不在工作室中,没有办法与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面对面的采访,所以实践团选择对几位正在进行绣制工作的学徒进行了采访。经过询问,这些学徒大多是因中央电视台或者网络的宣传而产生兴趣,并来此学习缂丝技艺。
缂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这种运用通经断纬的平织方法并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便可掌握的,因此工作室中的学徒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与钻研,每幅绣品都要花费近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结束对王金山大师工作室的采访后,实践团又来到了平江路,这里开设有无数的绣品店,游人往来如织。实践团着重对其中的几个较大的苏绣店进行了采访,发现如今的苏绣作品并不仅限于衣物与扇子,香包,书签,甚至挂坠都可采用苏绣作装饰。部分商铺还有苏绣的体验活动,通过简单的讲解,让游客体验到苏绣的博大精深。
江南水乡的柔软,养育出苏南独特的织绣方式,其光滑而靓丽,古朴而绚烂的特点,使苏绣永远不会被时代淘汰,并成为世界纺织业璀璨的瑰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20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