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形象标签,是促进中西交流的文化使者。2018年2月,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张艺谋导演的《2022相约北京》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中,两名“熊猫队长”化身信使,向全世界发出了来自中国的邀请。
历经300余年蜕变的川北大木偶,自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了其发源地南充的代表之作。为更加全面地了解并广泛传播非遗文化,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赴南充西充“知行合一·笃学尚行”理论普及宣讲队来到川北大木偶剧团进行体验活动。
坚守本心 与时俱进
谈及剧团的发展现状,陈团长表示随着时代发展,科技创新占据主流地位,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前来学习大木偶项目,而且培养一个演员十分困难,可自己愿意坚守是因为对于国家的传统文化内心有一份热忱,不愿看到那些珍贵的民间艺术在某一天突然消失。其次,对于木偶剧团的发展方向,他一再强调传统的东西不能丢,应当认真继承老祖宗传下的基业,宣传方式可以与时俱进。随后从陈团长口中得知,在中国瑰丽的文化中,木偶剧之所以脱颖而出并逐渐发扬光大,主要在于以下两点:第一,狭义上的木偶戏是一种儿童戏,而对大木偶而言,它的性质更倾向于一种成人戏,有一定的感情色彩,需要一定的识别能力,受众更为广泛;第二,大木偶能融合其他剧目类型如川剧变脸,京剧唱戏等等,是一种能兼容多种艺术形式的戏剧演出方式,形式更具吸引力。而如今大多数非遗基本都在面临着技术和文化的断层,当被问及如何将它更好地传承,他提到媒体传播必不可少,而且大木偶表演是一件需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事情,只有平心静气钻研雕琢技巧,坚守住初心,木偶文化才能在完整的传承下发扬光大。
勤学苦练 厚积薄发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青年演员李先生从2012年开始学习木偶戏并表演至今,普通人举个十分钟便酸痛难忍的木偶,他每天一举就是五个小时。七年时间、一万多个小时的训练量,成为了他在表演时做到“人偶合一”的重要基础。精巧细腻的木偶在剧组演员的手里仿佛获得了生机,不仅能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就连表情也惟妙惟肖。
当被问及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要如何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李先生很有见地指出,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传统文化在结合当今时代潮流之后才更容易生存乃至传承。“熊猫队长”,该木偶便是在传统制作中加入了LED灯及调光器灯零件,利用入声光电等表现形式,不断运用新材料、新手段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为四川和南充赢得了机会。
随后剧组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川北大木偶,特地彩排展示了一段木偶舞。这一段舞蹈可谓真正做到了李先生所说的“人偶合一”,木偶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表演者的步伐就是木偶的行动信号,动作优美而不失分寸。
最后李先生表示现在剧组平台越来越高,关注度也逐步增加,若要将木偶戏相关文化发展得越来越好,当代年轻人应该加倍努力,新一辈勇于承担起传扬老祖宗文化的责任,对非遗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融合 精雕细琢
一台完整的木偶剧离不开演员的倾心演绎,也离不开工匠的精心制作。铁、木头、泡沫、PE材料等多种材料塑形,雕刻工具复杂,制作流程繁琐,赵师傅提到与市场接轨融合借鉴,促进现代化的同时保留传统工艺是提升制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制作室还保存着由碳纤和铝合金组成的“熊猫队长”原型,和其它木偶一样,根据表演要求随时变化,讲究内涵,精细细节,不断改进材质和质量,同时借鉴西方文化的故事性是川北大木偶做到活灵活现的关键所在。因为热爱,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并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项作品。为更好地传承,他提出了几点希望――思想建设上培养高度责任感;经济上增加演出机会;人才上通过与专校合作和政府支持,选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作为传承者。
本次活动不仅让全体成员真正走进民间艺术,深刻体会到传承的重要性,更通过展现大木偶的历史底蕴和魅力风采呼吁更多的人关注非遗文化,学习真正的大国工匠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09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