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合理处置垃圾,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大家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随着上海市开始强制垃圾分类,全国也开启了垃圾分类热潮,7月9日邵阳学院文学院“我和祖国共成长”历史成就调研团以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去实地、面对面地采访邵东县杨桥镇的村民,了解杨桥镇垃圾处理现状,同时开展垃圾分类宣讲服务活动。
垃圾处理有成效,促进生态建设
杨桥镇以前名叫东风村,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镇政府位置的迁移、高铁的修建,带动了新区的发展,其中便涉及到生态文明建设、垃圾处理的问题。在调研途中一位居民说道:“在过去,垃圾是没有人管的,街道比较脏,没有人打扫,垃圾桶也没有专门的人做后续的处理,各家各户的垃圾都是堆积在门口,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如今,志愿者们放宽视野到杨桥镇的主干街道上,一条笔直的线路穿过路的尽头,街道整齐而干净,没有多余的垃圾,刚刚下过雨后的街面湿漉漉的,多了一丝清凉。垃圾问题的解决,不仅美化了城市更洗涤了志愿者们的心。
杨桥镇街道景象,晚上的街道安静宁和。杨佳恒 摄
这其中的变化引发了志愿者们的好奇心,“垃圾处理的问题是怎样得到解决的呢?给您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面对志愿者们的疑问,老奶奶依然笑呵呵的,热情地回答志愿者的问题,“现在每隔一段路都会安放一个垃圾桶,会有专门的人来清理,只要垃圾桶满了就会有人托运带走,这几年,街道卫生改善,环境也越来越好。”“我们年纪大了,眼看着街道、经济发展起来,居住环境也很舒服,自己感到非常开心。”奶奶的邵东话亲切又朴实,同为邵东本地的志愿者热情地同奶奶交流,并向其他志愿者翻译个别听不懂的语言。随后,调研团还了解到现在杨桥镇垃圾桶、垃圾箱加大使用量;会有人定期清理垃圾并且设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站;焚烧垃圾的现象大大减少。虽然在语言交流上可能有一点障碍,但志愿者们依然完美地解决了。与老奶奶的采访对话也体现了杨桥镇居民的朴实和善良,整个访问都是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宣传垃圾分类,一直在路上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杨桥镇垃圾处理现状,并且与当地居民有一个很好的沟通。调研团根据垃圾处理的问题,进一步向居民宣讲垃圾分类的原因和作用,以及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点。垃圾分类包含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还有干垃圾、湿垃圾的分辨,志愿者都细细讲解。
为提高宣讲成效,此次调研团采用实物展示、发放问卷调查相结合形式。特意打印出关于垃圾分类的资料发放,包含垃圾分类的识别标志、垃圾分为几大类等具体知识,用图画和文字结合更加便于理解。调研团携带纸张、塑料瓶、废电池等实物讲解更加具有直观性。在派发资料宣讲的过程中,志愿者按照资料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给每一位村民听。在讲解的过程中,成员们还会引用比喻、我问你答等巧妙的形式,对于垃圾分类的标识认识,把每一个标识的细节拆分对应到生活中相应的事物上。例如厨余垃圾的标识之中有一个鱼骨架。志愿者便主动问村民:“您觉得这像什么?像不像平常家里吃剩的鱼骨头?鱼骨头是做饭、吃饭才能产生的,所以这个标识属于餐厨垃圾。”加深村民的理解和印象,通过成员讲解,生动形象地传递知识。
志愿者给爷爷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爷爷耐心倾听。 张梓畑 摄杨桥镇的申爷爷对志愿者们的调研热情积极地配合。在进行宣讲垃圾分类服务时,认真聆听,主动与成员们沟通。垃圾不处理好会导致土壤酸化,污染环境影响乡镇美观,他连连表示赞同,并感谢成员们的宣讲服务。“我也希望我们村的环境能够越来越好,现在家家都富裕了,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带动我们村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我觉得很重要,你们的宣传是非常正确的。”申爷爷笑着说。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垃圾的处理问题是值得去探究的焦点。杨桥镇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不仅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素质的提升,更体现了近年来杨桥镇经济的发展和变迁。通过垃圾分类的宣讲服务活动,调研团发现大多居民并不了解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志愿者们也学习到:作为时代青年,更应明确身上责任,在实践中完善自身素质,为生态建设助力。一个好的经济促进好的环境发展,一个好的环境发展,又会影响更多一代又一代又一代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08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