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海岛,从青丝到白发;悬壶济世,从治病到施德;践行善举,从一念到一生”。他用一辈子的时间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用毕生的精力实现对自己的承诺。他,就是“赤脚医生”周明福,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周”。
周明福,1947年农历二月出生在洞头大瞿岛上的一户农民家庭里,是洞头区东屏街道大瞿村的一名乡村医生。他从小就立志学医,为病人解除痛苦,通过自身不懈钻研和奋发求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周明福被推荐到乡卫生院去学习。因为大瞿岛条件落后,没有乡村医生,学成归来的周明福选择留在家乡,成为岛上第一名真正的乡村医生。
用脚步丈量医术
老周和其他医生不同,他不想被分配到固定医院做医生,所以他决定不考取执医资格证。“走到哪看到哪,哪里有人需要我,哪里就是我看病的地方”,老周为了方便群众,减轻病人看病途中的痛苦,无论多远或多晚,他都会毫不犹豫自己上门为病人治病,甚至牺牲吃饭时间赶路。“有时间吃饭,还不如赶紧为病人看病,这样病人就可以少痛苦一会儿”,老周说。他看病一辈子,却从来不收病人一分钱。“这是我该做的”,老周炯炯目光中透露着坚定。老周治病的中草药都是自己种的或亲自上山采的。为确保草药的安全性,老周每次给病人开药前,都会先拿自己“开刀”,如果自身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就绝不给病人使用。医者仁心,老周不以收益为目的,只为减轻病人痛苦,哪怕再苦再累再危险,他都奋不顾身、毫无怨言。
用信念成就医德
是什么让老周愿意花一辈子时间不求所偿、身体力行?小时候,他的母亲经常因胆囊炎发作而疼得脸色苍白,而渔村的成长经历,让他看到很多渔民因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痛不欲生,因此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我是一名党员,我深深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的生活都是党和国家给我们的。那时候打仗,枪林弹雨下大家都义无反顾向前冲,死都不怕,我们吃点苦算什么呢?我们怎么能不为国家、为党做点事情呢?”略带哽咽的声音,微微颤动的双手,老周的神情没有一丝“讲空话”的虚伪和浮夸,唯有深邃的眼眸里散发的一抹坚定,以及坚定之中触动人心灵深处的那份信念。
用希冀传承医心
周明福家在深山处,为了维持生计,老周自己种菜种瓜,和老伴去沙滩上捡贝壳来卖。在四处看病的闲暇之余,老周夜以继日干活赚钱,自己的衣服破了缝、缝了破、再破再缝,也想多省点钱给家里人,因此有了“赤脚医生”的称号。
在干活和看病之余,老周不忘看书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老周认为,知识不是一下子懂的,“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必须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不断学习新知识,结合新实际才能做到融会贯通。对于当代医疗问题日益突出的现象,老周认为,现在的医生应该有一份责任心,真正做到为病人着想,比如现在的医生为了疗效,不顾病人承受能力过量开药,很多老年人根本吃不消;医际关系的处理也不如人意,医生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各说其词,治疗方案每天一个样,这会严重耽搁病人的病情。对于医学生,老周希望我们首先能学会对人和气、不可急躁;同时要培养责任心,以病人为重,不可敷衍了事,更不能因为利益违背医学道德。
“你们一定要多学点知识,为国家为社会尽一份力!”老周反复强调着,带着满满的希望,眼神里充满期待。
50年的孤岛驻守,50年的风雨无阻,时光见证了周明福从年轻气盛到如今的两鬓斑白。岁月带走了周明福的容颜,却带不走那颗驻守孤岛,坚持行医的心。世界上再无第二个“老周”,这份崇高的党性修养下,愿牺牲自己、服务他人的信念定将流芳百世。孤岛千载,岁月悠悠,属于大瞿岛的“海外桃源”,终将因老周的存在而“杏林春满,橘井生香”。
文|瞿希、张蕾
联系电话:15258639778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全科仁心,筑梦海岛”暑期社会实践服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05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