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巍巍婺州窑,漫漫传承路——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赴金华实践服务团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作者:包泽慧 吴炫逸

巍巍婺州窑,漫漫传承路——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赴金华实践服务团

“碗,越州上,鼎州次之,婺州次。”名列青瓷第三位的婺州窑,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区之一

现位于今浙中西部的金华地区一带。其创烧于东汉,六朝发展,唐宋鼎盛,明清衰竭,漫漫文化,绵延至今。

继2018年暑期财政税务学院开展以“守望千年婺州窑,探索文化之瑰宝”为主题的实践调研后,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婺州窑的不同发展方式的异同及新旧两代传承人发展观点的异同,7月中旬,由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6名师生组成的实践服务团队再次来到金华,通过采访婺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陈新华大师及其儿子陈珩,深入探索婺州窑发展中的困境及原因,并在参观“古婺窑火”公司后对比了传统手工制造与机械流水线生产的异同。

拜谒名师,了解发展困境

实践的第一站是金华陈新华婺州窑陶瓷艺术馆。艺术馆位于古子城的一弯小巷里,阳光斜映在古木门上,四四方方的院落散发着馥郁的历史气息。走进门,先入眼便是古拙大方、有着浓厚婺州窑特色的婺窑青釉花瓶,前厅的左右两侧则各放置着年代久远的瓷器。

绕过一扇屏风,实践小队见到了访谈的主人公——陈珩老师。陈珩老师热情得招待了小队成员们,随后用幽默风趣的话语向我们介绍了婺州窑的发展近况,并就手工发展与机械化工业生产二者的关系抒发了独到见解。

次日上午,为更深入了解婺州窑发展困境及原因,小队成员再次拜访陈珩。

交谈中,陈珩老师解释了婺州窑发展困境的几个缘由。首先是瓷器价位难以下调。由于在生产的过程中,为保证婺州窑的传统韵味特色不丧失,从拉坯到上釉再到最后的烧制,瓷器皆有匠人手工完成,这就导致了较高的人工成本,瓷器价格难以下调。此外,婺州窑在批量化生产的过程中,成品率仅为75%~85%,相较于景德镇瓷器95%以上的成品率而言,是极不合格的。这就导致了生产难以满足需求的现象,市场扩大自然也因此受到一定阻碍。再者,由于婺州窑的从业人员仅200余人,规模较小,难以扩大产量。

在婺州窑非遗小镇,实践小队拜访了婺州窑国家级传承人陈新华大师。成员抵达时,陈新华大师还在瓷器前一丝不苟地雕刻着。夏日炎炎,汗水浸湿了他的整个后背,但他的眼里只有未完成的胚胎。大家不忍打扰陈新华大师,静静等大师完成手中的工作后才开始采访。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陈新华大师并不反对在婺州窑制瓷过程中的创新。此外,相较于流水线式的生产,他更倾向于制作者能参与瓷器制作的全过程。对于婺州窑的传承与发展,他充满信心。

探寻古迹,对话古今------走进婺州窑博物馆

实践小队在陈珩老师带领下走进婺州窑博物馆,来探寻婺州窑的前世今生。

婺州窑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件看似简单的陶瓷器具要经过原料配制,拉坯利坯,琢器做坯,堆塑成型等工序并利用化妆土、纹饰来装饰,最后再利用喷釉法、浇釉法、浸釉法、振滴法、涂刷法等手法对坯体施釉上釉才算初步完成坯体。

展柜里陈列着出土的古代婺州窑文物,其中一件制作年代为三国时期的陶瓷作品让人印象深刻。那是一尊高约41厘米,名为“青釉堆塑谷仓”的祭祀用陶罐。在汉晋时期,婺州窑的大型堆塑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建筑造型。而这件堆塑罐上的多层阁楼式的造型,就是堆塑工艺中一种典型的工艺表现形式。在阁楼造型中穿插着一些动物与人,内容上基本可以理解为劳动人民收获粮食的场景,整件作品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之情,体现了婺州窑瓷器写实的艺术风格。

江山代有才人出。陈新华大师作为该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师从经作能大师,目前有十多位传承人。展馆里陈列着陈大师和传承人们的代表作,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可见,在传承和发展方面,陈新华大师和他的传承人们都将振新婺州窑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地研发和制作婺州窑陶瓷,这份坚守着实让我们敬佩和感动。

走进古婺窑火,探寻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奥秘

我们实践小队走进古婺窑火公司,探寻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融合下婺州窑的发展状况。

古婺窑火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推崇让艺术生活化,将“思想青瓷美学”的产品理念融入产品创作中去,创作出集独创性、艺术性、功能性于一体的精美陶瓷作品。

实践小组跟随工艺老师走入生产车间,一览古婺窑火的生产流程。婺州窑的生产工序有着72道,但古婺窑火公司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将人工和机器巧妙结合,形成道道生产流水线,使繁杂的工序得以简化,同时保证了陶瓷作品的质量和传统工艺。一个看似简单的小茶杯,要经历原料配制,拉坯利坯,补水,第一次烧制,上釉,第二次烧制等多道工序才能呈现在世人面前。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团队不仅欣赏了许多古拙秀雅的婺州窑作品,从中体会到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也了解到了非遗文化传承人在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道路上上付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始终如一的初心。我们更体悟到大师对传承婺州窑、振兴婺州窑文化的坚定决定和不断学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手艺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是个很缓慢,很艰难的过程,既需要传承人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群众的支持。只有更多地去关注像婺州窑这样的非遗文化,才能让古老的婺州窑在新时期焕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

通讯员:吴炫逸包泽慧

浙江财经大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00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假期期间,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 丰淑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参观沈阳918历史纪念馆,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2024年1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花园宝宝实践队前往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参观。此次参观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并向社会传递红色火…… 杨雪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积米崖码头进行渔业调研

导语:2023年7月21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积米崖码头进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渔民生活和收入水平、渔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此次调研旨在为调研……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筑梦“蓝色粮仓”:探索青岛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青岛的优势。为探索青岛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渔业渔民…… 杨丽婷 李悦铭 石一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走进渔村码头 调研青岛渔业建设

为了解青岛市渔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于7月20日和21日前往积米崖、台西头村进行实地调研,并走访了当地海洋局,与各科室人员进行…… 孙小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深入“蓝色粮仓”——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为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及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 杨丽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进行渔业调研

2023年7月21日下午,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开展渔业调研活动。该活动旨在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海洋发展局的交流合作,为优化渔业生产模式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琅琊台台西头村渔业蓬勃发展,展望光明未来

2023年7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台西头村进行采访。此次采访旨在了解当地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实践队队员与台西头村的村长…… 郭子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一方净土,一声告别
遇见你们那天,风是暖的,天是粉的,连空气都是甜的。你们眼中的纯真,胜过我看过的所有景象。接下来的日子,哪怕只是一块糖,一张折纸,一个笑容,你们恨不得把你们所拥有的最好的都给我们。七天,下了七天…
“童漆”实践队文艺汇演实现孩子心中的舞台梦
7月24日上午,童漆社会实践队在坡头区官渡镇马劳地小学开展主题为“童心飞扬,梦想起航”的文艺汇演,为为期10天的三下乡文化支教调研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马劳地小学黄校长、部分教师、童漆实践队全员、全体…
点亮未来,义路统行——赴金华武义上坦乡留守儿童支教实践活动
实践背景1994年上官子木发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文中提出了“留守儿童”问题,我国研究者从此开始关注、研究“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父母或父母一方流动到外地工作,孩子留在农村户籍所在…
义务支教,为爱而生
义务支教,为爱而生今天,还是跟往常一样,上着我的数学课,今天开始讲新的内容了,在此之前我是做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地备好了课,只为今天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有趣课堂。在课前,出了一点小插曲,本来想着…
回忆峥嵘岁月,感谢往昔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入了解红色革命区的发展情况。7月22日下午,在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指导老师苏贵和谭诗蔚的带领下,“伴我同行”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于韶关乳源寻访红色遗址,追寻红色印记,回味…
剪纸课堂,百花齐放
剪纸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一块瑰宝,它不仅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风格独特,更是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见证。为弘扬中华民间独特的剪纸艺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麦田守望者”社会实践队的…
对话百年历史,以青春致敬青春
1919靖康耻,犹未雪。初夏,空气已经有着些许燥热,北大的教室里,学生们低头不语。巴黎和会失败,青岛,给了日本。一群年轻人,从北京到上海,从学生到工人,不约而同地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晨光社会实践队:说不尽的民俗,道不尽的文化
7月24日,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山东和惠州的民俗文化,岭南师范学院晨光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在湛江吴川市振文梁屋小学开展了民俗文化分享课堂。学生们对此类型课堂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课堂的前半节由来自山东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共创”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烟雨中的卧牛
7月23日,“齐文共创”社会实践团队迎来了实践过程中的第一场雨。这雨如烟如雾,无声地飘洒在岱北村的瓦砾上、朦胧绿叶上,淋湿了地,淋湿了房,淋湿了树。远处一座座房子迷迷蒙蒙、烟雾弥漫,宛如海市蜃楼一…
社会实践心得8
心得8三下乡第八天啦,不知不觉的,已经到第八天了,还有两天,明天和后天,三下乡这个旅程就要结束啦。内心狂喜狂喜狂喜!今天早上特别早起,因为要利用早读的时间去带二营的到体育馆踩点,哇早起真的好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