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世界对非物质文化的逐渐重视,那些本将随着历史的长河流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世人所知,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也被更多人认同、宣传和弘扬。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珍惜非遗,为了让非遗成为新一代网红,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实践团行动了。
17日上午9时,实践团来到了安徽泾县油布纸伞厂。厂长有事外出,便由一位经验丰富的王岩松老师傅带我们参观。油纸伞厂不大,甚至有些破旧,还未到正午,外头就有些热了,成员们赶紧随着老师傅进了厂。一进厂,成员们就被震撼到了。微黄的灯光,排列整齐的油纸伞挂在墙上,错落有序。屋子不大,但挂满了油纸伞却也不显拥挤,反而有些复古风情。老师傅自豪地说:“这些伞啊,可都是我们一步一步手工制作的,外头那些工厂加工的伞哪有这么精美哦。”每把伞都是纯手工制作,上面绘制的图案赋予了油纸伞不同的风情和文化底蕴。
接着,老师傅带领成员们走向二楼,楼梯是木质的,很高很窄很陡,像是经历了许多年头。二楼就是师傅们制作油纸伞的厂房了,当队员们询问是否可以现场制作一把伞时,老师傅爽快的答应了。制作一把油纸伞需要经过制作伞柄、伞架、伞拢、防水布等步骤。
师傅先是制作伞柄,接着是伞架,普通大小的伞需要8根伞骨,更大的则需要40根伞骨,伞骨极难制作,全部都是自己削制,有团队成员自告奋勇尝试削伞骨却感到十分的困难,但经老师傅的手伞骨变得精致美丽,几根细细的木条在老师傅的手下变成了一把伞的支撑。老师傅为我们做的这把伞用了8根。伞架差不多做好了,师傅又领着团队成员们去了放伞布的屋子。还未进屋,队员们就被透出来的光震撼到了,再仔细一看,许多已经做好的伞错落有致得躺在墙角,竟也堆成了一座小山。许是那红红的灯光穿过重重油纸伞,这狭小的屋子竟惊人的艳丽,队员们的脸庞都映着红光,队员们兴奋不已,争相拍照合影。师傅没多久就把一把油纸伞做了出来,橙红色的油纸伞虽然简单朴素但是却惊人的美丽。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油布纸伞,师傅们还会在伞布上手工绘制图案,有花鸟,有美人……每一幅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其中都承载着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华神韵,让人回味无穷。此外,伞布也分布料和真丝,真丝制作的伞更加精美也更具有收藏价值。老师傅也说到他们油纸伞厂出售的基本都是真丝伞面的,现代人也更喜欢这类精美的具有收藏意义的油纸伞,而布料伞面更重视实用性,结实又耐用。纯手工制作的油纸伞散发着淡淡的木香,沁人心脾,十分清新,这也是批量生产的伞所比不了的。
当谈及油纸伞的销量时,老师傅有些惋惜地说:“现在啊,外头那些机器批量生产的伞对我们的销量产生了冲击,更多的人选择更加便宜实用的伞,油纸伞这类制作精美,制作效率低,价格昂贵的伞已经渐渐被淘汰了”。让人惋惜的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文化财产因为受到各种冲击生存艰难,更有甚者濒临灭绝。实践团的成员们需要认真思考通过何种方式帮助非遗再次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成新时代的网红。
泾县油纸伞制作精美,极具收藏价值,却也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幸运的是,师傅告诉团队成员们,每年暑假都有十几批大学生来采访宣传,实践团也是其中之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了油纸伞并且也有了保护油纸伞的意识,这也是实践团所希望的。实践团的力量很小,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队伍加入,星星之火终究会燎原。保护非遗,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一直在路上。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实践团队供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95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