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重视“文化自信”的号召与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7月19日,山东大学2019年暑期实践“毓徽”调研团深入宏村宗祠,探访皖南古村落宗族文化与历史。
在当地讲解员游的带领下,调研团成员们首先来到了位于月沼旁的汪氏宗祠,也即宏村当地规模最大的宗族祭祀场所。走进汪氏宗祠,团队成员们都惊叹于精巧又恢弘的建筑格局。整个建筑平面呈“凸”字形,正厅七开间,中有天井,前有围廊,门旁有抱鼓石,作为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汪氏宗祠的镂刻精细,无一不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正厅中间挂着三幅汪氏祖先画像,处处都彰显着宗族的秩序与礼法。在正厅左侧,有一幅女性的画像吸引了团队成员。众所周知,古代中国一直处于父系氏族社会的状态,而在宗祠正厅悬挂一副女性画像是及其少见的。经过询问讲解员,团队得知这位女性乃明朝宏村一位族长汪辛的夫人——胡重,也正是这位胡重娘,曾协助丈夫打理宗族大小事务,并在幕后统筹完成宏村“牛形村庄”的水利设计,造福后人。于是宏村汪氏子孙后来为感恩,便将她的画像与“巾帼丈夫”的牌匾一同供奉在祠堂中。调研团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沉浸在宏村的历史云烟中,并互相交流。
离开汪氏宗祠后,团队一行拜访了几户世代居住在宏村的当地家庭,表明了来意并进行了简单的访问。许多当地人仍不改乡音,讲着一口地道的黟县方言。通过几小时的采访,我们发现宏村人颇喜欢用叠词来修饰,经常串用成语与习语,讲起来朗朗上口,虽然对外地的成员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别具一番徽州韵味。
随后,调研团成员们来到树人堂拜访第五代孙汪森强老先生。汪老先生是四十年代生人,经历了上学、种田、经商、写作的人生四部曲,曾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有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论文数篇,先后出版了《水脉宏村》《古村有梦》等书。老先生在如今在树人堂正厅一角搭起一张桌子,一边写作售书,一边向游客介绍树人堂的前世今生。团队成员与汪老先生进行了关于宏村历史与现状的交流,老先生对我们探访保护古村落文化的初衷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也为我们的调研之旅表达了祝福。
通过一天的寻访,山东大学 “毓徽”调研团的成员们对宏村的宗族文化与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领悟,也一直在被宏村氏族悠远绵长的文化传承所触动。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赋予我们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坚持走文化自信的道路,是早日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
文/邵家琪 图/汪庭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13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