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万物初醒,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南坪乡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四周青岭晨雾未散,眼下池塘碧水依依,可谓远山含黛,近水如烟。为学习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探索乡村民宿旅游经济带动产业脱贫现状,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恩施州利川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5日至8日前往利川市民宿建设典型——南坪乡营上、塘坊二村,进行走访调研。
南坪乡位于利中盆地,利川城的西北部、齐岳山麓以北,地势平坦。素有“恩施三坝不如南坪一岔”之说,这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利川的“鱼米之乡”,也是远近闻名的避暑游玩的旅游胜地,衍生出许多各具特色的乡村民宿。而乡村民宿,正是实践团队此行的研究对象。
一驾马车拉动,走上民宿致富路
走入营上村前,实践团队先走进了村委会,村书记向队员们详细地介绍了营上民宿的发展情况。“一马当先”式是整个南坪乡最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以最大的民宿“丽森休闲旅游度假村”带动整个营上村的民宿共同发展,朴素自然的家常菜就是营上村民宿最大的卖点。村书记说道:“返璞归真”是营上民宿最想表达的。
投资3800万元的丽森农庄已是国家3A级景区,在成为利川市民宿龙头企业的同时带动了周边37户农户发展民宿。在利川,像营上村一样的民宿村已达11个。我们了解到,由于丽森农庄的知名度较广,“在武汉、重庆这些大城市都有广告宣传”,不少游客来到丽森,但也同时见到了更有乡居风味的营上民宿,在第二年就会选择住进乡亲们自主经营的民宿中,更好地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通过在村委会的访谈,实践团队还了解到营上村的民宿在丽森农庄的带动下规模不断扩大。 “从最初的三十几户,到现在全村共有42户经营民宿。”入夏后,当避暑旺季来临,大量的游客涌入营上村,丽森农庄接待不下的会分流至各个村户的民宿内,同时加上农户经营的民宿自身吸引的游客,最火的两三个月里,生意好的民宿可以达到客满的程度,收入可以达到三万至五万元不等,这大约相当于进城务工一年的收入。
顺势而为,推进民宿提档升级
“我们营上村是利川市的‘民宿示范村’,最近正在申报‘全省旅游名村’,18年开始我们的民宿已经开始全面提档升级!”说到这里,村书记脸上洋溢着自豪与骄傲。
从15、16年农户在政府的鼓励下自主开始民宿经营,到近年村里统一成立民宿管理委员会,取自“营上”谐音的“云上民宿”的标志已经挂到了乡亲们自主经营的民宿的牌匾上。从分散经营到统一管理,这是营上村民宿发展中实现的一个跨越。
“我们民宿的经营要符合乡村振兴的要求,为了搞好乡风文明建设,我们一直在改善基础设施,实现民宿提档升级。”行走于乡间,除了走家串户对各个农户进行访谈,乡村的环境也是实践团队观察的重要对象之一。而营上村的环境可以用干净、整洁来形容,平坦的柏油路或水泥路方便车辆进入与人们行走。村民们在开民宿的同时改善了居民住房环境,全市统一的标准下发到各村,对民宿规模、房间装修、卫生间、餐饮卫生等都做了严格要求,经营民宿的村民必须严格遵守,相关部门会定期检查,也会给农户组织统一的培训,“一切都要按规划来。”由此,村民办民宿,以转型服务业的方式,接待了游客,也改善了自家住房及周边的环境,逐步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富裕”的目标迈进。
民宿遍地开花,问题不容忽视
“塘坊有人家,民宿遍地花。”走进塘坊村,村委会分管旅游与民宿的刘主任如是说道。塘坊村民宿是结合了当地气候的优越条件与村内的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实践团队了解到,在民宿建立起来后,政府又出台相关对于民宿管理的规章制度,例如对食品安全、户主健康、外来旅客的身份登记、民宿的建筑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在塘坊村,只要是本村的民宿,在招牌旁边都会有一个“塘坊人家”的标识作为统一管理的标志。此外,塘坊村还成立了民宿旅游服务中心,为前来旅游、居住民宿的游客提供服务与帮助。
而在谈及到民宿的经营现状,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村里民宿的客源问题。因塘坊村周围并无太多旅游资源,故民宿的吸引力仅限于为住客提供农家生活体验与避暑之用。其次,村里的民宿条件参差不齐,有时无法满足住客的需求,民宿经营过程中多少会受此影响。当队员问及民宿发展下一步的计划是,村委会表示将集合力量对民宿进行统一管理,结合生态区位优势,推进农旅结合,打造“旅游+生态”“旅游+养生”等新模式,面向武汉与重庆等周边市场进行广泛宣传。
了解乡村民宿经营的内、外部风险是此次实践的重点调查内容之一,而担任房东的村民与租客之间的矛盾问题亦是内部风险的组成部分。在走访调研中,团队了解到,村民在经营民宿过程中,不免会与游客发生矛盾,但都是些小事情。村民们大多是第一次从事服务行业,他们的角色转型需要一个过程。作为服务行业的从业者,这些风险是不容忽视的。
民宿火了,撸起袖子加油干
利川市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气温1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森林覆盖率达60%,有着“凉城”之称。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相继通车,大量游客前来避暑,利川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物产,发展民宿得天独厚。
在调研走访中实践团队了解到在夏季高温时段,利川每天有30万休闲避暑游客,来自五湖四海。随着游客的涌入,利川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一、二产业的总和,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市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旅游业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近几年来,利川民宿旅游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有企业家说,资本进入民间转向“三农”的一个前途光明的渠道,就是大力建设民宿实现产业升级。除了资本的进入,在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帮扶与村集体的协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融入民宿旅游,脱贫致富步伐加快,村容村貌向好,乡风文明得以提高。
“今年旺季马上就要来了,现在房间差不多都要订满。”“一年比一年好,现在民宿已经是一块招牌了。”当地乡村民宿发展之快,村民积极性之高是我们在实地调研前没有想到的。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对当今乡村发展现状有了直观的感受,也对“乡村振兴”“产业扶贫”这些热点词汇有了真实的感悟。当地的民宿正在向精品化、完善化、本质化迈进,我们相信假以时日,营上村、南坪乡或是利川市以至整个恩施州都会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胜地,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感受这一片远离喧嚣的宁静的沃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实践调研中,队员们切实体会到当地因旅游而受益,因旅游而兴旺。民宿经济是一个撬动点,随着各类市场主体的引进,利川市必将因势利导,深耕“凉城”优势,全域发展旅游。
一蹴而就是奇迹,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是常态。融资渠道过窄、宣传工作力度太小、卫生安全靠良心、招揽客户看人情……庞杂的问题只是民宿发展的冰山一角。但问题,永远不会限制住村民发展的脚步。营上村毗邻森林的丽森休闲旅游度假村,打造产业链式的发展模式,开发特色旅游节日,改造特色项目,带动同村小体量民宿;塘坊村傍山而建的毛家院子仍处在发展初期,不断扩大规模,以获求投资商的注资;大量的小体量经济型民宿也在努力迈步。
在避暑休闲旅游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促动下,大大小小的民宿如春笋般争相冒头,但服务质量、准入资格、资金来源、经营规模等参差不齐,不仅给管理部门带来了诸多难题,许多村民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一座小城中,没有人能说得清未来避暑型民宿的发展方向,但村民们仍会秉持着一颗开放积极的心态,去做这件事,并且不少村民还励志要把这件事做好。守得住这一份初心、一份信念,一份勇气,便必定会看见这一份收获。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受到村委会工作人员以及乡亲们的热情款待,除了调查所得,我们更是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课、民情课,以实践深化所学,开拓了眼界,也提高了境界。
回溯往昔,两百余年的“如膏书院”见证了南坪的历史文化,它传承着全乡人民“尊师重教”的“如膏”精神。纵览今朝,南坪乡有清晰的建设规划,加速脱贫致富,改善群众生活。青春火热,“凉城”不凉。作为一支高校实践团队,我们将继续深入调研,走进基层,走进乡村,为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10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