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遍浇,二遍耕,三次锄土培麻根。”一句句农耕谚语映入眼帘。西华师范大学“大学生在行动”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三天,生态农业小分队的队员们冒雨来到天林乡农耕文化博物馆,对当地传统农业民俗开展调查。
农耕体验博物馆内的人工水田 王维甫 赖欣玥 摄
当地传统用具与农耕谚语 王维甫 赖欣玥 摄
在博物馆中,见到了正在参观的当地居民。他们热情地为志愿者们讲解有关农具与传统农活过程,介绍各种农具的名称和用途,耐心地为大家解答对传统农业用具的各种疑问。
志愿者与当地村民交流传统农业(摄/王维甫 赖欣玥)
从下田耕种,到采桑养蚕;从锄头镰刀,再到石磨风箱,农耕文化博物馆内的所见所闻,无不体现着人们注入在传统农耕技术中的智慧。科技发展的今天,传统农业中也依旧有无可替代的方面,那一句句由漫长经验积累而来的谚语,就是人类农耕文化发展的精髓。
当地村民带领志愿者认识农具(摄/王维甫 赖欣玥)
在志愿者离开的时候,为他们讲解的村民说了这样一段话:“中华文化的发展都兴于农耕,然而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传统农耕与我们渐行渐远。农耕文化体验博物馆是让大家能铭记住传统农耕文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做一个有根有魂的时代新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06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