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着手中的一袋垃圾,刚上大学的90后小伙子柴诚芃站在家门口的垃圾桶前发怔,这一个绿色的桶里的垃圾一应俱全,各种各样的废弃物挤在一起,很难想象这些垃圾最后的命运都是怎样的。
曾几何时,上海将要施行“垃圾新政”的消息布满各种各样的社交新闻平台,干湿垃圾分类的话题一度霸占微博热搜,很多人肯定这项举措的意义,但有不少人认为垃圾分类还不至于采取强制性的措施。
垃圾分类问题到底有多急迫?为此,柴诚芃决定号召周围的同学一起,走出实验室,走出校门,到实地调查现在垃圾分类的现况。做出这个决定之后的柴诚芃按下了一连串的数字,是杭州市环境集团的热线电话,接到电话的集团员工表示愿意接待柴诚芃的团队对他们的直运分公司做一次走访。
据了解,前身为杭州市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的杭州市环境集团每天会收到1万多吨的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公司处理垃圾的方法主要是填埋和焚烧。在和相关人员探讨了目前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思路后,团队里的同学设计了一份切入点多而且层次深的调查问卷用于后期调研。
7月1日,即上海垃圾分类从严执法的第一天,由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十几名大一学生组成的一支名叫“垃圾归队”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来到了杭州市环境集团下沙直运分公司,和基层员工们一起探寻垃圾分类的秘密。上午,公司相关部门的副经理与资深员工翁张飞先生一同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垃圾分类的问题,并且就解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翁张飞先生告诉同学们目前他们的环境集团是有对垃圾分拣工作的展开一系列的构想的,但是由于他们公司的影响力有限,而且他们公司主要处理的是其他垃圾和一些厨余垃圾,所以他们目前主要在研究厨余垃圾的处理办法。其中副经理还特别指出目前杭州市内的有害垃圾并没有非常明确的部门或者是公司来处理,这个问题的隐患非常之大,是值得深思的一个话题。访谈中都有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容量趋于饱和,当天子岭的填埋场被垃圾真正填满时,无处可扔的垃圾只能堆放在杭州的街道上。
“但是我们并不是无计可施,”翁张飞先生指出“只要居民从源头上能做好垃圾分类这一环节,我们垃圾处理场就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将可以循环的资源重新利用!”
在调研结束后,翁张飞先生还特意带我们参观了公司内的垃圾分类展览馆,管内介绍了很多实用的垃圾分类知识以及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的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就比如邻国日本,日本的小学生在喝完牛奶后会严格执行繁琐的清理过程,然后把洗好的牛奶盒放在通风处晾晒,第二天把晒好的牛奶盒剪开,等待工作人员收集。还有日本的垃圾处理站叫做是资源循环站。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变废为宝,有的用于火力发电,有的用来建设蒸汽游泳池,从垃圾里提取金属成为原料,最后剩下来的垃圾渣用来铺路和填海,此外,很多地区的垃圾袋还采用“实名制”。日本在不到38万平方公里 的土地上小心翼翼地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每一个环节,在教育人们的同时也在警醒着所有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最后翁张飞先生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公司的垃圾处理区,还没有走到垃圾处理区,路途中就散发着难以忍耐的臭味,“我们的员工几乎每天都是待在这样的环境下处理垃圾的,这些厨余垃圾中有很多是别的类别的垃圾,员工们都是要用手去分拣那些不属于这里的垃圾,然后我们才能做进一步的处理,不然就是资源的浪费!”翁张飞先生说道“如果垃圾分类做得好,我们是可以利用自动化的设备来替代人工处理的,这样就不需要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同时还可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所以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结束了杭州市环境集团的调研访问后,柴诚芃又带领着团队出发前往了人流量较大的龙湖时代金沙天街,分发之前准备的问卷,在分发的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参与了进来,大部分人都是表示支持杭州进行垃圾分类的从严执法,保护环境不能光靠宣传教育。
垃圾分类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但做到真正的垃圾分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上海在中国一直是一个先行者的身份,这次也不例外地探索着垃圾分类的道路,其他城市也不能做观望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垃圾分类的火炬已经在上海点燃了,全国上下都应该做好做下一个火炬手的准备。保护环境总是被冠以“为了子孙后代”的理由,但是21世纪的今天,垃圾分类问题作为环境问题的大头,已经威胁到当代人的生存生活,这不再是救哪一代人,而是真实的自救的问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95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