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年龄,如花的雨季。顶过烈日,冒过风雨。在文学院“三下乡”团队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低调的代名词,心怀梦想与激情,认真熬过每一个夜晚。
文学院暑期“三下乡”新闻组由七名志愿者组成。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主要负责新闻报道、微信推送、拍摄照片以及录制视频。新闻组的工作似乎与其他组有些不同,他们的工作时间涵盖了白天与夜晚。每当深夜,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有一盏灯是新闻组的。整理白天的照片,记录好“三下乡”成长的一滴一点。照片定格的是美好的瞬间,视频记录的是我们难忘的青春,新闻证明的是我们的成长,微信推文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三下乡活动。每个与小伙伴们一起熬的夜都是他们成长的见证。他们的徽章就是那一份份新闻,一份份推文,一张张照片。新闻组的工作很累,但是他们却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完成了工作。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他们是幕后默默无闻的工作者,但也是这个夏日里最值得铭记的一道风景线。这些在幕后工作者,用他们青春的汗水,谱出夏日里最动听的乐章,为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最后的文艺汇报演出的成功奠定了基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85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2022年7月7日上午,我们一路8人参观了埠落村,在村中我们广泛收集村中丰富的村俗资料,并与埠落村前村支书记高书记展开了亲切而又有趣的交流,通过积极的准备,我收集了群里面的有关村俗的……
“乡村发展观察者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7月12日上午我们社会实践团队前去了解了埠落村的文明发展历史,通过了解我们认识到埠落村的文明建设主要分为先创建一个文明村进而建立一个文明户的建设方向。埠落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始……
“乡村发展观察者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七月十一日,在距离下乡活动还有2天时,我们选择参观了埠落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后面有雄维两棵银杏树,树龄120年。雌树高13米,胸径130厘米,每年果实累累。雄树高13.5米胸径220厘米。2004年……
“乡村发展观察者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1950~1957年,分别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毕家村、埠落村、蓝家庄,于抗战时期,北宅地区就有了中国共产1956年6月合建为第二先锋农业合作社,同时建立党支部。书记是毕太庶(毕家村党的组织……
“乡村发展观察者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1950~1957年,分别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毕家村、埠落村、蓝家庄,于抗战时期,北宅地区就有了中国共产1956年6月合建为第二先锋农业合作社,同时建立党支部。书记是毕太庶(毕家村党的组织……
“乡村发展观察者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下了大巴车,等了没一会儿,远处负责迎接的村民身后跟着一位二十左右的年轻人,笑着走来,队长吴晗赶紧迎了上去。我们一边寒暄,一边跟着村民往村里走。路边的花朵开的艳丽,可能是昨夜……
“乡村发展观察者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7月7日上午8点为了更好的了解埠落村的历史,我们今天参观了曾经的中共青岛市委机关所在地,抗战初期青岛对敌斗争的指挥中心,崂山抗日游击队的诞生地。在这里我们深刻领悟了抗战过程……
“乡村发展观察者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