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为坯,塑造最美陶瓷
传统手艺的匠人们让一团团瓷泥有了灵气,一揉一捏、一托一推、一笔一画间,泥巴幻化成楚女、诗人、鸟兽……成为一个个有温度的器皿,它们在泥与火的淬炼中,展示了多“瓷”多彩的中国文化。
为丰富孩子们的课堂世界,领略独具风韵的传统手工艺文化,7月10日上午,平顶山学院赴郏县团赴郏县圈李村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团在堂街镇李庄小学为60余名孩子们开展了一堂以“陶瓷进校园”为主题的特色课程。该课程由支教组林嘉宁负责。
陶瓷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陶技艺可以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前2500年。清晨凉凉的微风扶过耳畔,旗杆上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小朋友们知道‘china’除了中国的意思还有其他的意思吗?”这是一节室外课,翠绿的月季花丛旁,孩子们围坐在林嘉宁的周围,对于老师的提问,他们你看我,我看你,摇了摇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还有陶瓷的意思!”林嘉宁一边打揉着泥团一边和孩子们介绍陶瓷,溅起的泥水沾在衣服裤子上,老师也不以为意。“钧-窑-、汝-窑-、官-窑-……”落在教室门前的麻雀被小朋友响亮的声音吓得扑腾着翅膀,小机灵鬼们很快就记住了中国的五大名窑,或许他们还不能理解什么叫做“窑”,但是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再接触到陶瓷的时候,他们会很快想起,那年夏天,平顶山学院的哥哥姐姐们曾经给他们上了一堂独一无二的陶瓷课。据说陶瓷的制作工序有七十二道,每一道工序必不可少,“拉坯”是器物成型的最初阶段,它决定着器物的雏形,也决定着陶瓷制品的好坏。
林嘉宁脚踩拉坯机的踏板控制速度,倾斜着身子,歪着脑袋,用自己的大手拖住孩子们的小手,从开孔压底、 翻沿到扶正、 成筒、拉高,再到外展拉高,每一个动作老师都手把手的教着。任浩宇小朋友捧着自己做好的“碗”,像护着什么宝贝似的把它护在怀里,小心翼翼地看着它,露出一个浅浅的酒窝。越来越多的小朋友都有了自己做的陶瓷,他们围在一起讨论谁做的最好看,“我的是个碗儿,你的是个盖儿……”“不不不,我的是酒杯,我要用它喝酒……”当其他小朋友都在玩耍的时候,一个短头发的小女孩从泥盆里扣出了一团瓷泥,捏成了一个小小的爱心,悄悄地藏在手心。
生动有趣的陶瓷拉坯课结束了,孩子们高举自己的作品,向其他志愿者老师展示,他们的头发上、脸上、衣服上都有大大小小的泥渍,但似乎正是因为这些泥渍,让他们的笑容更加灿烂。任梦想小朋友捋了捋齐耳地短发,则悄悄走到林嘉宁的身边,递上了藏在手里的礼物。林嘉宁满是欣喜,小心地接过爱心,给了小朋友一个大大的拥抱。光滑的泥面上,还有在小朋友手里留下的余温。
午后,狂风呼啸,乌云在天上不断翻滚,远处不断传来隆隆的雷声,马上就要下雨了,志愿者们赶紧把晾在院子里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瓷碗收进教室里,窗外的雨声哗哗啦啦,瓷碗安逸的躺在墙角,一片安逸与美好。
呼呼的风扇底下,林嘉宁正在制作手工花,她微笑着说:“孩子们都特别乖巧听话,我很开心能够遇见他们。我想做些美丽的手工花,放在他们自己制作的瓷器里,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给他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林嘉宁告诉通讯员,这次的陶瓷课,不仅对小朋友们来说是一个新的体验,对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林嘉宁说:“回去学校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自己的专业,提升自己的技能,以后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们,带去最好的陶瓷制品送给孩子们。”
晚上,雨后的天空格外干净,空气清冷,月光透过稀稀疏疏的云朵,留下七彩的光晕。
撰稿:刘晓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30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