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晋江市围头村暑期实践队在郑永平导师的带领下来到围头村“围头故事”游客中心,进行参观学习。
图为吴厚生为实践队讲解围头历史文化。林雪珂 摄
“围头故事”游客中心共有两层,第一层展示了自古代以来围头历史文化的发展,分别展示了古代、近代、现代和未来展望的围头。“就是说围头从什么地方来,现在要从什么地方去。”吴厚生说道。展馆内还展示了围头的生产工具、氏族文化、知名企业与节庆以及围头的特色美食。第二层是一间会议室,曾经,村内党建工作会议就是在此召开。首先,讲解员吴厚生为实践队成员介绍了围头的基本人口情况与宗祠寺庙,并讲述了海内外围头人同心协力为围头重建妈祖庙、创办学校,华侨心系家乡回乡捐赠、创办企业推进围头发展的故事。围头人将这些贡献者的照片与事迹放上展板,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与自豪之情。吴厚生提到,“我们围头村很多的华侨,他们是爱家乡的,所以我们都将他们放上展板,教育下一代年轻人记住这些为我们围头作出贡献的先贤。”
图为围头村二十年发展方向与规划。黄晗颖 摄
围头村能够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成为海峡名村,得益于当地村委对于围头发展长达二十年的规划。在游客中心通往第二层的阶梯上,贴着围头村二十年的规划与目标,最终目标是于2026年打造海峡第一村。据讲解员介绍,围头村本是金井镇倒数第五名,但在2006年下半年换届,村主任洪水平上任后,发扬八二三“爱国爱党爱军爱民”的优良传统,首先保护当地文化与生态资源,凝聚了围头人团结的一股力量,制订了“一年一台阶,五年一跨越,十年初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二十年全力打造海峡第一村”的目标。围头村自2007年开始,一步一步地挖掘、利用自身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并借助地理优势,通过民间交往与围头新娘等,将自身的劣势变优势,与台湾冤家变亲家。在阶梯的扶手边上,还竖立着多个刻着围头村不同姓氏的桨。吴厚生为实践队解释道,“这是讲众人划桨一条心,每个姓氏就是一份力量,围头姓氏一家亲。”围头村十多年走来不易,成就颇多,已经拿到了十八个国字号,三十四个省字号。对于围头今后的发展,吴厚生坚定地说道:“我们只剩下七年时间,我们围头人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此次参观学习实践队收获颇丰,纷纷向讲解员吴厚生鼓掌并感谢其精彩的讲解。随后吴厚生热情地叙说了其成为解说员的过程与趣事,并为实践队献上红歌一曲。
图为指导老师讲解围头改革与党建。徐文俊 摄
谢别讲解员之后,指导老师郑永平带领着实践队继续学习围头村改革与党建工作历程。郑永平老师在展板展示的基础上,针对改革的每一条做法进行一系列具体细致的分析,引导实践队利用所学知识思考理清围头村改革的做法及内在逻辑,培养实践队成员的逻辑思考能力。他强调,围头村的改革恰恰体现了目前中国正在探索的基层治理体系。“围头的战略发展思维,一个方向标,一条路线图,一张时间表。”围头村的多中心治理下,以党组织作为核心,改革更能体现人民群众利益。另外,“围头村将党建工作、支部活动与村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透过这些再去结合相关资料文件就会更清晰。”
郑老师向实践队提出,调查研究要结合改革所在的时代,并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确立其发展方向。郑永平老师在讲解中还向实践队提出问题,激励实践队成员们独立思考,从围头村的发展事迹中寻找答案,从中学习发展经验。实践队成员们受益匪浅,学习过程中认真听取并进行记录,踊跃地提出自己的疑惑。
围头村丰富多元的文化与清晰成功的改革案例体现着围头人民的智慧,也体现着乡村发展不容忽视的生命力与活力,激励着实践队成员们继续探索与学习的热情。三下乡实践使大学生们走出校园,深入乡村,跟随着党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学习的同时为乡村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78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