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记忆,助推乡村振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助推乡村振兴,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晋江市围头村暑期实践队在指导老师郑永平的带领下前往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
图为实践队到达围头村合影。 陈锦钰 摄
到达围头村后,团队成员联系村委杨聪明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实践队对于围头村村委工作有了大致的了解,郑永平导师对实践队叙说了自己的感悟,并为实践队今后的调研树立了持久深入挖掘的恒心。
图为吴厚生讲解八二三战地公园。 陈锦钰 摄
为进一步了解围头村的历史文化,实践队于当天下午前往“八二三战地公园”进行参观学习。“八二三战地公园”是八二三炮击金门的主战场,它见证了建国以来这场闻名中外的台海战役历史。它还是福建省海防最前线,是两岸交流的最前沿。公园内有一个地下通道250米,一部坦克两台火炮,一个第四号炮台钢铁阵地。据介绍,此处的地下通道是当年基层民兵用于运送弹药物资抢救伤员。公园内还坐落着安业民烈士的大型石雕像,纪念着这位用身躯挡住战火、保护炮台的年轻英雄。“朱德元帅知道以后,亲自给安业民题字‘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在导游吴厚生慷慨激昂的讲解下,团队成员们了解了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在为先进的坦克炮台所惊叹之时,也对英勇就义的战争英雄表达着敬佩之意。
紧接着,吴厚生介绍了战争与和平展馆,讲述了九十年代以来围头村与台湾之间的交流往来,通过两岸联姻,化冤家为亲家,并举办了六届“七七返亲节”,拉近了两岸的关系,推动了两岸一家亲。吴厚生介绍道:“我们围头村嫁到金门澎湖台湾的总共一百三十七对的姑娘,来我们娶过高雄的第一位新娘和其他新娘总共十对。”围头村从战地一路走来,从以前的炮台现在变舞台,以前的战火现在变烟火,以前的冤家现在变亲家。
图为八二三炮战遗址——毓秀楼。黄晗颖 摄
随后,实践队前往围头八大战地遗址之一——毓秀楼。毓秀楼是一位菲律宾华侨吴天敬于1931年从菲律宾运过钢筋水泥组建的,花费了四年才建成。建成后吴天敬并没有用作自己的住宅居住,反而将其让给围头海军安业民的150连作指挥部。毓秀楼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洋楼,在经过激烈的炮战之后,它的“身躯”断裂,钢筋裸露,墙面脱落,伤痕累累的“躯体”上留下了许多弹孔,无一不昭示着它是八二三炮战的历史见证者。它于1999年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福建省确定为“国防教育基地”,是围头红色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毓秀楼后面,还建立了一个防炮洞,战争时期,村民们在听到解放军的警报声响起后,陆续躲进防炮洞内,当警报解除时才出来。
图为团队学习围头村党建与发展历史。徐文俊 摄
在导游吴厚生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进入围头战地临时支部旧址,继续对围头村历史文化长廊进行学习。实践队了解到,围头村重视党建的力量,从基层抓起,将基层干部的思想更新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多项党员主题日活动,创办了一园三基地,从而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素养与能力,共推围头五大文化建设。围头村将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话贴在墙上,时刻谨记着。
围头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五色产业,造旅游品牌,聚全力筑海峡第一村。吴厚生提到,围头村讲发展,抓旅游,实施渔村振兴战略,形成了“探金门、探炮洞、泡海水、吃海鲜、抓鲍鱼、住民宿”七大旅游推介,吸引着150万两岸四地游客,助推了“渔业生产+休闲旅游”产业链发展。据统计,全村经济总值达到3.8亿元,人均收入3.7万元。“围头精神,围头模式,围头速度”已成为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典型案例。
经过此日的参观学习,实践队对于围头村建立了初步的了解,从围头村的红色炮战文化、侨台文化中回顾围头发展历史,学习围头村发展经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77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