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非遗调研队的同学们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开展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的第六站——洛阳铲锻造技艺。对位于此处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铲锻造技艺”的传承人孙凯强老师进行了采访。
孙凯强老师自幼跟随爷爷孙清娃学习洛阳铲锻造技艺,从爷爷的言传身教中,掌握了锻造洛阳铲的一整套制作技艺。2009年,年仅19岁的孙老师就接下了父亲的班,成为洛阳铲锻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并继承了孙清娃探铲厂。
洛阳铲又名探铲,因发源于洛阳而名洛阳铲,是我国考古钻探的重要工具,在考古界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洛阳铲最神奇之处,就是可以用它来判断一个地方有没有古代墓葬。洛阳铲一端为金属铲头,一端有柄可接杆,将铲头插入地下可将地下的泥土带出,根据带出的泥土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判断地下有无古代墓葬。
提起洛阳铲,佷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盗墓,洛阳铲更是曾被人称为“盗墓神器”。但现在的洛阳铲已经不再为盗墓者所用,更多的是被用来进行考古勘探工作。从盗墓到考古,这其中的转变不得不感谢一位叫卫聚贤的考古学家。1928年,卫聚贤在洛阳考察,目睹了盗墓者使用洛阳铲后,便开始将洛阳铲运用于考古钻探中,使洛阳铲改邪归正,随后被文物工作者应用推广,从此揭开了我国考古勘探工作的序幕。
“小小的一把洛阳铲,要经过下料、裁切、制胚、烧制、锻打、成型、剪胚、修边、磨刃、敲打、热处理、捏窍等28道工序400次敲打方能完成,每道工序都需要手工进行。”孙老师这样给调研队的同学们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因为制作者的每一分努力,才能在经过这些繁琐的工序后,做出一把高质量的洛阳铲。
考古神兵洛阳铲,旋入土下知千年,一把洛阳铲插入地下,带出来的,不仅仅是泥土,还有文化。一捧泥土,让我们知晓千年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67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