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百年办学路,青春农大再出发
——河南农业大学实践团赴洛阳栾川潭头镇重走办学路
7月7日,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团赴洛阳栾川潭头镇,开展“重走百年办学路,青春农大再出发”的专项活动。他们寻访旧址,倾听故事,重点了解并记录抗战时期河南农业大学前身河南大学农学院在潭头镇办学的相关记载。
实践团队于七日中午到达潭头镇,在找好住所安顿后,随即展开了紧张有序的工作。他们首先到达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即潭头七七中学,在值班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整个校区,见到了有七十年树龄的河大柏,也在立碑亭下的石碑上,了解到这所中学的悠久历史以及河大在潭头的建校历程。随后,实践团步行前往邻近的几个村落,探访办学遗址。在大王庙村口处,有一个由我校与河大合办的抗战办学纪念馆,但由于设施尚未完成,队员们仅在门口进行参观并进行合影留念。进入村后,大家看到村庄道路两边河南大学的碑文,上面详细地记录了河南大学的相关历史记载,并了解到国立河南大学潭头农学院的发展变化以及农学院教授的各种成就,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接着,队员们又步行四公里前往石坷村,这里是潭头惨案的发生地。据了解,当时学校的图书、仪器及师生衣物损失惨重,特别是师生及眷属近十人惨遭屠杀,但师生坚持办学的热情始终未减,一面积极筹备开学,一面派人返潭头抢运残留的图书、仪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多少优秀青年倒在日军的铁蹄下。在村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前往河南大学潭头惨案纪念碑,在石碑前,他们鞠躬默哀,敬献花篮。
八日上午,实践团队分别前往潭头村委会和潭头镇政府进行询问与了解。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队员们来到国立河南大学抗战时期潭头办学纪念馆。在这里,他们详细了解到河南大学在潭头镇办学期间的历史,当地村民为保护师生和珍贵的科研材料,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正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经过讲解员串联式的介绍,那段历史更加鲜活了,在当时频繁搬迁、辗转流徙之际,学校的坚忍不拔、当地民众的全力支持、办学路上的艰难困苦等种种情况,充分表现出当时民众顽强的办学毅力和坚韧的学习精神。
九日上午,队员们拜访了任景宣老爷爷,他为河大培育牡丹七十年,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而他的儿子也已经培育牡丹十多年了。除了养花,老爷爷还喜欢字画刻章,院子里也有许多小猫小狗。在他家里,他为大家讲解当时知识分子的境遇以及自己的切身体会。他感慨道:八年流亡办学,负笈千里播火。这是一群师生在烽火连天里的坚守;这是一代学人在抗战硝烟中的执着;这是一所大学抗战时期的艰苦奋争;这是一个国家抵御外侮、扛起民族脊梁的真实写照。听完老爷爷讲的故事,队员们表示在那个时代的动荡与坚守,正是体现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在临走之际,老爷爷勉励同学们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在实践中践行青春梦想,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队员们纷纷予以承诺,一定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000个日日夜夜烽火连天里的坚守,2000里风风雨雨战争硝烟中的执着,使整个学校增长了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使命感。河南农业大学前身河南大学农学院也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历经时代的沧桑,与新中国一起成长,一代又一代农大人的努力奋斗才有了今天农大的辉煌。我们坚信在汗水灌溉下的新一代农大学子定能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建设中国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出彩河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12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