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的垃圾产量也急剧增加。中国环境卫生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超过1.5亿吨,并且以每年8%-10%的速度增加,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达70亿吨。为改善这种现象,使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洛阳师范学院环保与健康协会在洛阳市宝龙广场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美丽中国,助力发展”活动。

活动过程中,我们的成员先向宝龙广场附近的居民介绍此次活动的主题,然后向他们介绍我国产生垃圾数量之多,同时又向他们说明垃圾集中处理对环境的危害。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市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周边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力度。我们的成员对调查问卷分析后得出:大多数市民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在家里基本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甚至有的垃圾不怎么处理就直接扔掉。并且,在其居住的小区没有接受过垃圾分类教育的人,甚至在社区不曾见过垃圾分类的宣传报。也有一些市民存在一些忧虑:即使他们对垃圾进行了分类,但收垃圾的时候只有一辆垃圾车,这样会把好不容易分好的垃圾又混在一起。我们向其解释:举办这个活动是为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让垃圾分类理念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为加深市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印象,我们请市民参与了垃圾分类模拟小游戏。游戏结束后,他们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表示不仅在游戏中学会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环保意识。

此次活动的举办让市民了解到垃圾集中处理对环境的危害,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使市民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现在让我们跟随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57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2019年7月12日,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了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勇淑英老师,在与勇淑英老师的谈话过程中不难感受到她的耐心与细腻,通过这一采访,队员们也懂得了什么叫做精益求精,……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兴奋与劳累中终于画上了句号。五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期间,我们参观博物馆,探索紫砂壶的历史回忆;采访从业者,了解紫砂壶行业的发展与传承;……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2019年7月11日上午十时许,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探寻紫砂壶工艺非遗文化小分队抵达江苏无锡宜兴市丁蜀镇,在中午稍作整顿之后,下午两点小队成员前往中国紫砂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风雅一角……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7月14日下午,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赴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参观范家壶庄。范家壶庄是由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伟群先生创办的。范氏家族从清朝乾隆年间即开始在西望村扎根做紫砂……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7月14日,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走访了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西望村是中国紫砂第一村,村中80%的居民从事紫砂茶壶和雕塑的制作,几乎可以说“人人会制壶,家家都弄陶”。村庄街……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材料与物理学部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一行7人,奔赴江苏无锡,启动为期10天的“走访非遗寻找匠人精神”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实践团抵达中国紫砂博物馆,重……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紫砂文化精神内涵和对优秀的传统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于7月13日前往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对研究院级美术大师勇淑英老师进行了采访。工作中的……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崔老师关于紫砂文化及其发展为队员进行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财富。而宜兴紫砂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具艺术魅力……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