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湖南工学院留住乡愁之铸魂振兴暑期实践团来到湖南省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文坡村,开展三下乡调研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在村委书记粟田梅阿姨的带领和指导下,参观了侗锦文化基地,系统的学习了侗锦的织锦过程,为非遗手工艺的传承贡献自己绵薄的一份力。
2108年通道侗锦文化科普基地被省科学技术厅正式认定为“第十二批湖南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侗锦文化科普基地的建筑采用与当地建筑风格相符合的木质结构建筑,装饰风格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侗锦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色彩构图、应用范围、纹样图案和发展现状以及侗锦创新设计产品、线上侗锦数字化资源库、侗锦文化宣传影片、侗锦手工艺纪录影片等影像资源,多方位全面地向人们展示与宣传侗锦文化。
走进侗家,侗锦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芦笙服、背带、被面、挎包、头巾、口水兜等。侗锦花纹细密精致,呈几何纹图案,亘古不变的几十种图案包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侗锦主要有素锦、彩锦和绣锦,而且侗锦能够织出双面都展示图案的效果,这在织锦中非常独特。在过去,侗家姑娘十多岁就会开始从母亲那儿习得织绵的技艺,并在出嫁前织好几箱侗锦布匹,以备往后制作名种服饰,因此侗锦是侗家妇女巧手和才干的体现。
一位团队成员在粟阿姨的指导下尝试卷纱
侗锦的纱线制作一共需要十道工序,分别是选棉、轧棉、卷棉、纺纱、盘纱、煮纱上浆、络纱、排纱牵经、穿筘、梳纱。纺好的纱线将会被送往二楼进行织锦,同样也需要经过数道复杂的工序,其中最难的当属数纱。栗阿姨给我们讲解道“千丝万缕的丝线必须要一根根数好、排好,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纺出的图案会失真,锦面会不平整。”
一位织娘为大家演示数纱
侗锦在侗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美好、智慧和幸福的象征,但由于工艺复杂、用途有限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不愿学习传承,千年侗锦走到了失传边缘。“将侗锦发扬光大,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听到粟阿姨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心里也不免有些难受,对于侗锦这样的非遗手工艺文化的传承,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44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