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重踏革命路,初心不忘续红情。7月7日下午2点,平和暴动纪念馆讲解员罗燕军带领“微言聚力,新语传乡”实践队队员们参观长乐乡红色景点。解说员罗燕军带我们走过福庆堂、平和暴动纪念馆等地,回望平和的硝烟和战火,在漫漫的革命征程中赓续红色血脉。
客家家训是客家人尊长教育子女如何治家、做人的训导话或者家训中约束子孙的规则。当我们踏进福庆堂,在纵深的长廊里,我们从泱泱中华汉字里读出中华意气的铿锵:“逢人开口笑、邻里互相帮”萦绕团和之气;“做人讲诚信,大路坦荡荡”在简粹凝练的语言里透着“大道至简,言行信果”的深刻道理……“孝”、“忠爱”这些客家家训的“关键词,处处彰显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精神,浸润在人们的一粥一饭,一言一行。
站在平和红色征程的“起点”,回望那段峥嵘岁月,不禁思绪万千。这里的战火硝烟早已消散,一切显得那样静默。
在解说员罗燕军的悉心讲解下,我们回望着硝烟弥漫的平和,在枪林弹雨中红军奋力厮杀出的“洪荒”之路。母送儿,妻送郎,父子兄弟齐参军。我们看见战争年代,军民同心共筑通往和平的康庄大道。罗燕军深情地说道:“革命的胜利,靠着战士的打拼,也要感谢漳汀的父老乡亲。”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用脚步来丈量,用心灵去体验。穿越历史烟云,穿越万水千山,战斗号角始终不曾停歇。重整行装、怀揣信仰再出发,新时代的路,就在我们脚下。
我们循着英烈的足迹,听着古老石阶诉说动乱的年代。一级级拾阶而上,高耸的纪念碑背倚巍峨的青山。“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在罗燕军讲解员字字珠玑的讲解中,一位位英烈从历史的战火熊光中走来,浴血奋战,舍身忘死。热血头颅洒战场,青春生命献武装。青山不老,英雄不朽。抚摸着沧桑的石碑,在字字血泪里,我们体会到的不是难以磨灭的愤恨,而是珍爱和平的决心。铭记历史,英烈永垂,珍爱和平,砥砺前进!
长乡溪静静流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随风而飘,红星闪耀,罗燕军讲解员为我们讲述了长乐大桥从遇洪即拆的木桥构造到乡民共力共建而成的石桥的故事。历史故事中,以桥为界,长乐乡分之为南北,共产党驻扎于此,而国民党埋伏在另一边的山,对峙、交战,最终发起革命,营救出被捕的农民军。
石桥的一端,600年的小叶榕静卧,深沉注视着历史的变迁。长乐乡作为“昔日红色摇篮,今日生态家园”,红色基因与青山绿水和谐相融,它们和溪水共同淌过,共同走过附有青苔的长乐乡大桥。
夏日灼人,在罗燕军讲解员的带领下,“微言聚力,新语传乡”实践队的队员们走进长乐乡大桥渡口,在讲解员的讲述中,了解到平和长乐乡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庞大的榕树枝干像伸展的龙爪,恣意地向河边延伸。百年榕树之下是静静流淌的碧绿河水,诉说着平和长乐乡那段尘封的红色岁月。在党的光辉笼罩之下,长乐乡到处闪耀着红色的光芒。青山绿水和红色岁月在相互交织中显出历史的厚重感。志愿者们在党群服务中心与罗燕军讲解员一起合影,秉持着“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带着一颗赤子之心,继续前行。
在罗燕平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来到平和暴动纪念馆。平和暴动纪念馆原是陈氏宗族祠堂,兼为私塾书斋。1928年3月7日下午,平和暴动指挥部在书斋前集结农军千余人,举行武装誓师大会。3月8日攻占县城,震撼全国。革命暴动后,陈氏宗祠,历经战火洗礼,但苏区人民缅怀革命先烈,向往革命事业,始终保护历史的原貌。“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平和暴动被称做“八闽第一枪”,罗燕平讲解员的讲解让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平和暴动的起因、过程以及革命英雄的事迹,带领队员们重温平和革命之路。
平和暴动纪念馆陈列了60余件革命文物和照片、图片、文字资料,再现了“平和暴动”的准备、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倾听文物无声的诉说,历史的画卷在眼前铺开。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堡垒的基石,当历史的陈迹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时,震撼心灵的真实感惊天动地。暴动时期用鲜血浸染的红旗,如今被陈列在玻璃柜中,凝聚着中华儿女坚决信念的红旗,仍飘扬在和平时代的晴空万里!
铭记历史,英烈永垂;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传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43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