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松涛阵阵慰英魂。”在宣和乡松毛岭的这片土地上,流传着红军将士们为信仰、为民族奋战到底的故事。
7月5日,砺青实践队来到松毛岭战地遗址,瞻仰松毛岭战役纪念碑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碧翠连远天,肃穆满山岭。实践队队员到达目的地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松毛岭郁郁之景。85年前,就是在这里,红军第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的将士们英勇抗敌,多次打退敌人进攻,为中央苏区和红军的战略性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这里,队员们首先瞻仰了“松毛岭战役纪念碑”及纪念浮雕,遒劲有力的文字与浮雕令队员们在缅怀的同时更具对历史的崇敬之心。紧接着,讲解员对松毛岭战地遗址的细致介绍让队员们对松毛岭战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满含深情地说:“在这里埋葬的不是哪一位名人,也不是什么著名的将军,而是85年前阵亡在松毛岭上的三千多名红军的无名英雄!”讲解完毕后,现场举行默哀仪式,实践队全体成员深深三鞠躬以敬先烈。
随后队员们来到当年红军的指挥部——郭公寨,在过山越岭中领略战事艰难,在实践过程中感悟红军精神。站长项如安在介绍时说道:“我是2013年10月来到松毛岭的,当时我的想法很单纯,就是要让松毛岭战役为更多的人所知,这样一场残酷的战斗不应该被遗忘。这几年来松毛岭的人越来越多,我感到很高兴。”在实践队前后确有不少游客前来瞻仰先烈,这是人们“忆往思来”的一种方式,更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冰山一角。但项站长也提出,一部分游览者动机不纯,对历史缺乏敬畏之心,目前的松毛岭战役遗址缺少优秀的讲解员,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离开前,苍翠的松毛岭间下起了小雨,矗立在这里的无名英雄墓地更多了几分庄严。松毛岭战役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役,这片土地也在无声中诉说着英雄们浴血奋战的过往,诉说着今日和平的不易。
随队的青年教师王华表示“红军的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学习意义的,很值得我们的学生老师传承下来,这也是我们以后面对困难、挫折的一个调节自我的武器,红军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团队精神也是我们应该保存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队员陈乐然说:“在参观松毛岭战役遗址的过程中,不断有前来‘重走长征路’的游客,其中有一位来自连城县一中的历史老师是社会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的校友,他对我们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更作为社会历史学院的学生,更应该重走长征路,走好长征路,传承长征精神’,一番话令我很受触动,只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真正走好我们自己的长征之路。”
队员龙崇明则说“初到松毛岭,便看到‘青山处处埋忠骨,红军精神代代传’的巨大标语。在讲解员的介绍中,我得知连城县松毛岭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重要地址。最令人感动的是,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在短暂缺粮、极度疲惫的情况下,仅凭简单的攻势和落后的装备,在这松毛岭阵地上,坚守了七天七夜。红军精神可歌可泣,我们不能忘记,更需要将它传递。”
社会历史学院团委负责人巫志峰则表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数千名无名红军战士身死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他们都是无名英雄,无名纪念碑永恒铭记了这段悲壮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管走了多久,我们不能忘了为何出发,我们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最后,实践队队员们怀着庄重严肃的心情向松毛岭告别。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如何才能称得上不忘初心?松毛岭上牺牲的红军将士们用他们的生命书写着他们的答案,“红军精神代代传”,当代青年唯有艰苦奋斗,才不负前辈们的浴血奋战,才不负青山下的皑皑白骨,才不负新时代青年的初心!
供稿/梁伟
摄影/龙崇明 陈炜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06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