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支教的第二天了,有时候我常常在想,除去那些宏大的意义之外,支教于我们,于当地学校的孩子们究竟有着怎样朴素切身的意义。难道只是来到一个陌生艰苦的环境,体验生活,明白原来的生活是有多么幸福美好吗?难道只是让当地的孩子们,见到一些素不相识的大学生们,听着他们准备的课程,待他们走后,继续回归平凡安静的生活吗?难道执教仅是一件流于形式的活动吗?在支教生活开始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支教这项活动,绝不仅仅限于此。
那最朴素的语言来讲,第一点就是相互收获有质量有价值的快乐,并且让这种快乐得以最大化。当趣味运动会开始的那一刻,孩子们竖着耳朵聚精会神地听着我们的活动介绍与规则,心中最先生出的便是自豪感与满足感。紧接着项目活动开始,管道接力中孩子们在乒乓球的滚动中忙的不亦乐乎,闹出的出糗笑话和精妙的配合交替上演着;积分跳绳赛中,三人成组的孩子们在一根大绳的轮换摇晃中做出千奇百怪的姿势,引人捧腹大笑。最后的气球踩踩踩更是将氛围推向了高潮,在你追我赶中,一个个气球相继被踩爆,砰砰声中绽放的不仅是孩子们的笑脸,也是我们欣慰与发自真心的感动的开心。躺在床上打游戏也能收获快乐,但这是短暂的肤浅的快乐。而跟随着孩子们,在精细的准备中收获快乐,看到他们的开心而收获感动与美好,相比而言,我相信这才是长久而深刻的快乐。
那么第二点我想应该是在不局限于常规课堂的方面与领域,相互启迪,相互学习,相互在精神上勉励精进。通过在音乐课堂上为他们普及音乐的流派与风格,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受客观条件而导致的闭塞,但同时他们的主观意识上却并不是消极的,而是非常愿意去聆听去了解各种流派与风格,非常愿意去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我在PPT中加入了即便是城市学校也很难了解接触到的New Age音乐流派,备课时我还在想,学生们有很大概率难以接受这样的音乐风格,我也做足了冷场的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我放起新世纪音乐流派大师yani的the rain must fall时,随着每一种乐器此起彼伏,交替出现,相互配合,带领他们一起分析整段乐曲的起承转合时,他们眼中的光告诉我,有一部分学生是真正地浸润投入在了乐曲当中,随着音乐结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感官体验,跟着每一种乐器带来的不同的旋律节奏的编曲特点而生发出的浸润式的陶醉。我不敢保证他们能够仅仅通过这一小次的入门欣赏而通悟整个新世纪音背后的时代内涵与音乐底蕴,但我敢保证,有一部分同学是在真正地用心欣赏,去尝试给出自己的解读。这真的让我始料不及与深深地感动。所以我认为,每一位乡村学生都不能被扣上鉴赏能力低的帽子,这是绝对错误的,他们欠缺的只是一个相对广阔丰富的平台来冲破他们极其有限的资源支撑。
支教生活还在继续,相信孩子们能够从我们身上有所收获与外延,而与此同时相信在孩子们身上,我们能够到探索到更多在城市生活,大学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别样体悟。接下来的日子,我们继续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02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