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逢喜庆节日,尤其是在元宵节期间,人们都会舞着彩龙,在街巷中“游走”。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或腾跃,或滚动,或盘起,或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喜庆感十足。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姜家服务团队本次走近姜家镇,为大家拉开姜家舞龙的幕布。
在姜家镇,人们依然执着地坚守着舞龙这一民俗。姜家镇是重庆舞龙非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龙数量有20多种,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姜家镇舞龙的核心是女子龙,表演者多为女性。这使我们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女子舞龙有什么特殊的呢?所以今天我们带着疑问采访到了区级舞龙非遗继承人蒋书琼老师。
采访蒋书琼老师是在傍晚,我们一行人饭后,从住的地方走向她的住处。
见到真人时,我们都有惊讶于她良好的精气神。她很热情的邀请我们坐下,今天的采访由此拉开序幕。
蒋书琼老师介绍舞龙情况
蒋书琼老师第一次接触舞龙,是在20岁那年,因为父母都表演舞龙,耳濡目染,自己也产生了兴趣,这和我们的预想不太一样,好像下意识里,技术就是应该从小开始学习才会精通,可是一辈子这么长,20岁开始学习,往后时光里还有很多个20年可以努力。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问她这么久都在为舞龙付出,后悔吗?她果断坚定的说。不后悔,是兴趣让她坚持下来的,这么多年还是可以从舞龙这件事情中找到乐趣。我们能轻松地感受到她对舞龙的热爱,因为她每每谈到舞龙时都眼里有光,说到舞龙时滔滔不绝。她说姜家舞龙的特色就是种类多,姜家的舞龙这么多种类,这么多门道,观赏起来又是另一番享受。
“龙是中国的象征,也是吉祥的象征,要把传统的舞龙文化传承下去,就要有更多的人喜爱和参与。只要有人想学、愿意学,我都会毫无保留地教,这是作为传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蒋书琼老师告诉我们,除了舞龙,她还愿意教有兴趣的人做龙,姜家舞龙道具的材料不同于工艺龙,主要是竹竿做框架,以铁丝稳固,最后用布做皮。
蒋书琼老师展示舞龙道具
政府在这方面也花了功夫,有特定的舞龙协会,聚集大家一起讨论,规定所属镇的每一个村都要出一条龙,镇上每年腊月十几会围绕镇进行龙绕圈,这是姜家的传统,也是全镇老老少少习以为常的场景,有时候正月十五被邀请去其他地方表演,用舞龙来收年,祈求明年平安和丰收。镇上的舞龙传承人也经常出去交流,教学和表演,为姜家舞龙文化扩大了知名度。
但是基本上,每一个非遗文化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姜家镇设有自己的小学,镇上的小学初中都开设了舞龙课,但是由于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所以,姜家初中很难留住想寻求自身发展的学生,而且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镇上偏多的是老人和小孩,缺少青壮年等新生力量,越来越多的人往外走,外失人口越来越多,这也是一个现在典型的农村。其次,留在本地的传承人不愿意学习,练习辛苦容易受伤,且基本等于无偿,所以发展传承舞龙也是很困难的,需要社会各个组织的努力。
“不能让舞龙在我们手里失传呀!”蒋书琼说,尽管时代变了、道具变了、表演方式变了,但大家对风调雨顺的祈盼、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却始终没有改变。
蒋书琼老师和服务团队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93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