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缅怀历史,牢记使命,7月4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幸福村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村书记和老师的带领下,一同拜访当地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同志,倾听了他的红色故事。
郑庭石,中共党员,1976年在南京入伍,成为一名加农榴弹炮炮兵。
“我家里兄弟有三个,假如我光荣牺牲了,我还有两个兄弟可以照顾父母。”1979年,中越边境爆发军事冲突。郑庭石满腔热血,写下这一纸请战书。随后他毅然收拾行囊,赶赴前线。
战争是残酷的,回忆起那段艰苦的岁月,郑庭石眼中泪光闪烁。食不果腹,战争最难的时候粮食供应短缺,他常常在饥饿中作战。寝又难安,为了防止被炮弹击中,他和战友们每日都睡在地下潮湿的“猫耳洞”中,没有上床睡过一次觉。作战时,他们必须脚着比普通鞋子重两倍的钢片特制胶鞋,以防止被地上带有毒液的尖刺刺伤。提及当地的天气状况时,郑庭石同志说:“十天里面九天雨一天阴。”然而,恶劣的战斗环境和行军在外的孤寂也无法动摇他保家卫国的决心。
有苦亦有甘。郑庭石给我们讲述进攻谅山的场景时,言语中充满着自豪。“我们45个炮兵营连续轰炸了他们45分钟,他们的人都跑光了,我们随时都可以占领他们的首都。”说话间,他给将打仗时的珍贵视频分享给志愿者们。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郑庭石拥有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更收获了过命交情。退伍后,他依然定期和生还的战友聚会,为长眠于云南和广西的战友扫墓。
儿行千里母担忧。参加战争后,郑庭石曾以壮士扼腕的决心写下一封遗书,寄往家中。收到遗书的郑母怎能不担心儿子的安危。那几年,郑母每日以泪洗面,日夜祈祷儿子平安归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郑庭石入伍的第四年,他终于有机会回家探亲。他说:每逢他回家的那几天,母亲都一定要陪着他入睡。他沉默了一会儿,这位誓死卫国的硬汉眼中又添了几分对双亲的愧疚。
同为退伍兵的志愿者顾士良感慨良多:“听了老兵的故事,我真正明白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我们应该心怀感恩,铭记革命前辈做出的伟大牺牲。”
曾经,郑庭石同志为祖国的边境稳定抛洒热血。今日,他用言语和行动勉励当代青年:不负青春,不负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60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