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推进“乡村振兴”,须得“文化先行”,必须入脑、走心、见行动。故此,山东大学历院学子“由城到村”,进行实地调研;同时,促进东沙河四村、五村村民“由村到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赴济南东沙河四村、五村“由村到城”乡村文化消费调研项目正在进行。
“由城到村”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战略基点,提振乡村文化消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现实路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经济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而乡村人口市民化则裹足不前、亟需推进。以城乡结合部这一“半城半乡”的异质乡村样态的角度出发,研究乡村文化消费,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新型城镇化都具有独特意义。而关于城乡结合部之乡村文化消费,目前仍是学术界的研究盲区——在CNKI(即中国知网)上以“城乡结合部、文化消费”为关键词检索,所得有效相关文献不上10篇。
本课题以东沙河四村为调研对象,致敬《江村经济》;讨论由村到城的历史进程中,东沙河四村乡村文化消费的传承与变迁,寻找符合村民文化需求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实践调研正逢济南酷暑,然项目启动当天,细雨轻落、天公作美,可谓“酷暑之余赠微凉,正是调研好时光“。调研团一行六七人杨吟、徐文浩、钟艳妮、潘航航、段名权、程润身、张子恒,赶赴东沙河四村、五村,“由城到村”,进行实地调研——向村委会介绍调研项目、咨询村委会村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多种形式的文化消费调查。
“由村到城”
所谓“由村到城”,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村庄由村落形态发展为城市形态;二是指村民由村庄去往城市。
东沙河四村是山东省济南历城区王舍人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位于城郊,为城乡结合部。乡村转变为城市的过渡状态之特殊背景,即“由村到城”,赋予了东沙河四村、五村文化消费调研以独特的学术价值、以及重大现实意义——籍此,探寻城镇化良性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以及寻求文化产业市场的拓展方向。
调研过程中,我们得知村民存在着这样一种文化消费行为:进入济南市区,进行各类城市文化消费,如:看电影、参观省博物馆。可以认为,这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由村到城”,亦是文化意义上的“由村到城”。这一变化还体现在其他地方,如村民活动广场的建设、夜晚的文艺演出、小规模的村足球比赛等。
乡村文化消费呈现出这样线性发展态势的同时,还保留着“与城不同”的差异化文化消费特征。较之于城市文化消费的同质化、雷同化,四村、五村的文化消费表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试举一例,较多的村民,对相声、快板、说书等诸般曲艺,以及吕剧、章丘梆子等地方戏感兴趣或比较了解。相对于城市多元化的文化消费而言,村民的文化消费相当部分附丽于政治及主旋律价值观:当我们问到“您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时候,相当一部分村民回答了新闻节目或法制栏目。
此外,在调研之前,有人会对乡村文化消费样式有着一种先验预判,其判断是基于生活经验以及其他渠道的信息摄入;或者说会有一种“我已经了解了基本情况,此行的目的是用事实证明理论”的心态。殊不知,调研过程中却在不断的自我订正,甚至会“心惊肉跳”、暗自脸红。用现实廓清自我认知,所谓“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古人诚不我欺。
北大教授周其仁曾言:“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城乡分野深刻,推进城乡融合意义重大。研究城乡结合部之乡村文化消费,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我们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590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