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卫报》称在德国柏林街头有不少广告柱被包裹起来,可能会面临被拆除的风险。在此情况下,民众们纷纷在柱子上写上诗歌、环抱柱子以表示不舍与怀念。
据悉,这些广告柱最早是由一位名叫Ernst Litfass的德国出版商带来的。由于小广告遍布于墙壁和房屋上,城市生活管理显得杂乱无序,他认为广告柱的出现可以根治这一问题。因而在随后的日子里这些柱子如同当地的公告栏、广告牌,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消息和海报,人们不仅了解到消息又能保持城市形象。
随着媒介的发展,广告柱作为一种老旧的传播媒介似乎已不被人们所看好。据《好奇心日报》了解,拆除的原因首先是数字广告牌的兴起。数字广告牌通过投影系统将产品信息更加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并不断升级分辨率和色彩,使得产品脱离单一化的海报展示。
同时,一些破旧不堪的广告柱里还含有被视为污染物的石棉,这也是拆除广告柱的直接原因。此外,更有针对性营销活动的普及,获取信息更加准确快捷,人们在家通过广播、电视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消息。这些新兴媒介的产生和发展无一不使得这种传统的告知和信息传播方式逐渐衰落。
对此,资深媒体人丁正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并非是传统传播媒介不被当代人所认可,由于商业发展程度和人文历史的差异性,国内外在新闻传播应用上也有所不同,柏林广告柱的拆除对他们的城市构建体系而言或许是更好的结果。”
但对于民众而言,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历史记录方式。1933 年,这些柱子上曾贴过“为希特勒投票”的海报,又在六年后贴上战争和征兵的信息。1945 年后,不断升级的冷战信息也在这上面公布。
由此可见,这些广告柱在历史岁月的冲刷中慢慢沉淀下来,成为人们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否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变革与文化记忆的保留不能共存呢 ?丁正洪以北京798冰工厂为例,他指出:将艺术与历史相融合,使其发展成为产业,工厂这一古建筑一样也可以实现变革与记忆保留。广告柱并非一定要拆除,也许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呈现这种民族记忆。
德国东部格尔利茨市市长 Michael Wieler表示想要在二者的发展中寻找最佳平衡点,实现双赢。他主张发动机构利用好柱子,把它们改成5G信号杆。如今的我们处于万物互联时代,信息高速流通,5G技术的到来更是实现了信号全覆盖,信息传播能够突破时空局限,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或许将老旧的混凝土广告柱改成5G信号杆在当下只是一个假想,但却不是空谈,其实力和发展趋势不容小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566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