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茉莉花产业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已成为在全国具有独特资源的产业,茉莉花成为横县人民的致富花、幸福花。”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政协副主席黄宁燕透露,目前横县已有10.5万亩茉莉,33万名花农,年产8万吨茉莉鲜花,产值超过17亿元。作为以“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茶产业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之地,横县用40年的时间证明了那句古话: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也!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军者。
第一个10年:芳香初吐蕊
校椅镇石井村村民麻昌柏种植茉莉花已20余年,现年42岁的他,亲眼见证了横县茉莉花产业从萌芽到崛起的整个过程,也亲眼目睹了茉莉花种植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横县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茉莉花。据麻昌柏回忆,打他记事起家里就开始种植茉莉花。但那时茉莉花只是他家里的一个副业,无论是家庭还是整个村子,种植规模都不高。“那时候一家最多种几亩,都是自发的,想种就种。”
横县团委的王莎莎告诉记者,横县的茉莉花茶产业起源于横县茶厂。“1981年开始,横县茶厂以“订单”的方式,发动县城周边的农民种植茉莉花并按预先约定的价格回收。”由于横县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土壤条件均适宜茉莉花的生长,再加上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以及当时茉莉花茶在北方市场的逐步走俏,使得横县茉莉花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茶厂逐步增多,花茶加工厂与花农的关系也由原来的“订单”方式向市场化过渡。
“到1985年,花茶加工厂发展到5家,茉莉花种植面积5000亩;到1990年,花茶加工厂发展到23家,茉莉花种植面积1.2万亩。”但王莎莎表示,横县茉莉花的真正走红是始于1989年的“全国花茶加工产销座谈会”,会上把广西横县确定为新的茉莉花茶生产基地。此后,全国的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逐步从福建、江苏、浙江一带转移到广西的横县,横县茉莉花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第二个十年:急速发展,问题初显
1991年开始,横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横县茉莉花产业管理办公室”,加大对茉莉花产业的引导;此后,有计划、大规模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全县范围内迭次展开。“听讲座、上培训班,连小学生都免费领到一本种植茉莉花的书。”也就是从那时起麻昌柏和同村很多年轻人们抓住学习的机会,逐渐成长为茉莉花种植的“土专家”,家庭收入也随之节节攀升。
经过两年的大发展,1993年,横县花茶加工厂增加至107家,茉莉花种植面积达7.1万亩。1997年茶厂发展最高峰时达到190家,花茶产量4.5万吨。
但横县茉莉花产业得野蛮生长也滋生了很多的问题。麻昌柏还记得当时由于没有专业的茉莉花交易市场,茶厂收购鲜花只能在交通要道随意摆摊设点进行收花。“每天有几万花农卖花,就经常交通堵塞,还有花农之间打架的。”此外,收购现场有的茶厂与花农签有定价合同,有的茶厂按市场价收购,价格起伏非常大,茶厂与茶农常常争议不断。
为此,县委和县政府在与有关部门协调后,便建成了茉莉花交易市场,设置100多个摊位,为茉莉花的交易提供了一个有形的市场。据王莎莎介绍,当年的那个市场占地面积1.2万㎡,共有摊铺120个,经营户200多个,平均每天有2万左右花农在市场内交易。市场内茉莉花年成交量3.6万吨,市场成交额2.65亿元。同时,在那阳、校椅等乡镇也相应建立茉莉花交易专业市场。
1997年6月,县委、县政府为方便茶商买卖茶叶、规范茶叶市场管理,增加税收和就业机会,还建成了原料茶交易市场,使横县成为真正的茶叶集散地。“也就从那时起,来自福建、云南等全国各地的茶商开始大规模的涌入横县。”王莎莎在谈到这段历史时尤为兴奋。自我管理的不断完善,让横县茉莉花产业越做越大。1999年,横县更实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中国茉莉花之都———广西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研讨会”,向全国推出了横县“中国茉莉花之都”的形象,进一步提高了横县的知名度。
第三个十年:加强专业化管理
进入21世纪后,横县茉莉花的牌子已经在全国打响。据王莎莎介绍,这一时期横县茉莉花的发展多靠政府的介入和推动。2000年12月,横县县政府成立了茉莉花产业管理局,2002年成立了茉莉花研究所,专门对全县茉莉花产业进行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对茉莉花栽培及综合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和推广,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
相比各类专业机构的设立,令麻昌柏印象最深的还是从2000年便落户于横县的“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以前各种研讨会都只有大企业家还有官员才能是参加,给我们这种小户的机会还是太少,但是交易会就不一样,我们可以亲身参与。”通过这一年一度的交易会,麻昌柏和很多村民直接接触到了外地卖家,他们在通过政府完成本地销售的同时,又多了一条路子。在那个互联网远没有今天发达的年代,这条路对麻昌柏而言弥足珍贵,第一年他的收入就整整增加了近3000元。
2004年9月,西南茶城之成品茶市场开业后,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红茶等全国各地名茶、花干以及各种茶具、茶叶包装大规模一起涌入横县。成品茶市场将依托全国最大花茶加工市场和现有的茶叶(坯)交易市场形成广西最大的成品茶销售中心。这在让横县茉莉花为国内更多人所知的同时,也对当地的茉莉花产业造成了冲击。
“普洱茶、乌龙茶等茶叶品种在消费市场上兴起,抢占了茉莉花茶的市场份额。”王莎莎她们起初认为这种现象只出现在横县,是大量引入外茶导致的。但通过几个月的调研发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而偏偏此时,横县茉莉花自身种植方面也出现了问题。
“由于横县茉莉花单一品种连续多年种植,造成品种退化,品质和产量下降。”横州镇北村的何亮生当时刚大规模种植茉莉花两年,但病虫害问题、农药残留问题就纷至沓来,横县茉莉花茶的“名声”受到较大损害。产量直线下降,还出现了滞销和价格下浮的情况,茉莉花的销售行情有一度持续走低。
为尽快走出困境,横县县政府于2007年出台了《2008年至2010年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方案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标准化茉莉花基地、茶叶基地,打造标准化茶叶加工企业,进行龙头企业和品牌培育,稳定国内花茶市场,开拓国内外花茶市场。与此同时,中华茉莉园建设也正式启动。
未来无数个十年:花开永不败
在蒙蒙细雨中,百余名头戴茉莉花环的白衣少年和少女们,俩俩一对,或素手穿花,或沏泡香茗。数十头舞狮在花间腾跃,喜气洋洋。这是“2018年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节”开幕式上的景象,800多位中外专家、客商和嘉宾齐聚横县茉莉花广场,共观“千狮闹横州、千人花艺秀、千人茶艺秀”。
从2010年始,横县便会在每年8月定期举办“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节”。随着中华茉莉园的建成,横县茉莉花的产量也一路见涨,质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横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杨正元表示,现在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茶检验标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广西地方标准进行生产,食药监部门不定期对生产企业进行抽检。截至目前,尚未发现有不合格产品。
近年来,横县紧紧围绕“标准化、国际化”目标,发展优质、高效、绿色的茉莉花产业。杨正元告诉记者,横县目前制定《茉莉花种苗生产技术规程》《茉莉花茶绿茶窨制技术规程》等标准。目前,横县有茉莉花(茶)广西地方标准5个,横县地方标准10个。在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项目便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验收。
在保障质量,打响口碑后,横县茉莉花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世界上10朵茉莉花,有6朵来自横县。”横县县委书记黄海韬介绍,星巴克、娃哈哈、康师傅等知名公司所使用的茉莉花原料,有80%以上都产自横县。
除了开拓国外市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交通的日益便利,横县还走上了电商扶贫的道路。何亮生以前的工作是帮助茶商收购茉莉花,但从事这个工作久了,接触的茶商越来越多,在与茶商的沟通交流中,他了解到北方那边的群众对茉莉花花比较好奇。他想:“如果能把横县的茉莉花推广到外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朵花,该有多好。”嗅到这个商机后,何亮生便开始自行“捣鼓”。从学习茉莉盆栽的种植方法,收花枝、剪花枝、育苗,再到学习网络销售,管理货物、跑订单……一年间,就从收购商摇身变成了个地地道道的电商。
何亮生的这种在当地种植育苗,“电商+线下批发”的销售模式,赢得了广泛好评,也为自身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仅2017年,何亮生在淘宝上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10万。同村村委支书见到何亮生的成功,便想着是否可以利用电商扶贫:依托成立的茉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茉莉花+贫困户的方式,承包土地,邀请何亮生等人担任技术顾问,指导贫困户种植茉莉花。再通过村里的创业能人包装成茉莉花盆摘,除去人工、农药费等,这样一年一亩地下来,纯利润也有将近10000元。这样到2020年,贫困户全面脱贫肯定能实现。
“横县现在已经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示范县,所以我们电商发展在全区是最快的。”王莎莎透露,2017年,横县茉莉花的整个电商领域销售额超过了6个亿。让茉莉花产业延伸至电商领域,再将电商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横县开创的这一现代化模式真正做到了横县县委提倡的那句让全民参与到讲好一朵茉莉花的故事中。
现在,麻昌柏所在的石井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茉莉花种植村,靠种花发家致富的农民以百倍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楼房小车早就不稀奇了,现在我村正在进行新的规划,建设有我们自身特色的新农村。”麻昌柏高兴地说。
石井村茉莉花种植业的发展,是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横县的致富之路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央视大型节目《还看今朝·广西篇》中,横县茉莉花惊艳亮相20秒。这朵580多年前扎根横县的洁白小花,在历经横县人民40年的接力打造,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推陈出新,成功带富了一方,带响了一个产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550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