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凡:“编造故事”的新闻工作者
“日本兵称呼凌方贞‘希罗酱(Miss Shero 音译)’。多年过去,‘请坐(どうぞ座ってください)’‘请进(どうぞお入りください)’等日语词,依然留在凌方贞的记忆里。”
3月13日,《新京报》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旗下自媒体平台“重案组37号”一同发布推文《湖南岳阳新发现两名“慰安妇”幸存者|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无人料及,文章中老人原名的直接使用和部分情节的描写,会在五天后引爆一场舆论。
“无证采访”的记者
3月18日,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湖南地区特约调查员陈栋梁在微博ID@湖南-清泉上发布“强烈抗议新京报记者李一凡违反新闻职业道德伦理恶劣行径”的声明。声明指出:李一凡不仅未经同意公开了老人的身份信息,还在文章中多次捏造老人受害情节。为了证实自己的言论,陈栋梁还公布了与记者李一凡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
此番言论一出,网友纷纷将舆论的矛头指向记者李一凡,认为其缺少基本的职业道德。微博网友@布鲁布鲁啦质问道:“记者不是报道事实的吗?怎么不尊重被采访者的意见,还胡编乱造。”更有网友建议《新京报》处理李一凡,“违背承诺和当事人意愿,强行披露受害者和牵线者身份信息,《新京报》必须处理这种无良记者。”微博大V黄章晋ster如是说。
在李一凡受到网友攻击的同时,其背后的《新京报》也未逃过舆论的谴责,许多网友认为其作为一家媒体缺少基本的道德底线。微博网友@萱蜜豆在@湖南-清泉微博下留言:“抗议无良新京报,胡编乱造,违反新闻职业道德,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基本的底线都没有。”
同日,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也加入了对李一凡的声讨中,并证实了陈栋梁抗议内容的真实性。这一官方机构的发声,无疑是火上浇油,越来越多的网友成为“谴责李一凡”队伍里的一员。微博网友@Yilia-yf谴责道:“新闻人能有起码的职业素养嘛!能有自己的底线吗?”
此外,有网友爆出在中国记者网上不能查到新京报记者李一凡的信息,这让大部分网友对李一凡的记者身份提出了质疑。知乎用户@josiah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规定,李一凡没有一对一的专访资质。”不过,在李一凡被网友“要求”拿出记者证时,也有部分网友表示支持李一凡,微博网友@陆柒捌个玖网友解释道:“广电要求有一年在机构媒体采编经验才可以考记者证。”不过,这一说法并没有让大众信服,许多网友仍然对李一凡的职业身份表示质疑。微博网友@寒暄才是真爱说道:“原来记者是不用上岗证的。怪不得可以昧着良心说话。”
声明成洗白?
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质疑,《新京报》于3月19日发布《新京报社关于“岳阳新发现两名‘慰安妇’幸存者”报道的说明》,指出记者采访时有录音,不存在造假行为;《新京报》回访时,家属也同意使用真实姓名,至于陈栋梁的质疑,家属至今不知情;而陈栋梁被拉黑则是因为他给李一凡记者带来了困扰。
此声明一出,部分网友开始“转变”自己的态度,选择相信和接受《新京报》的说明。微信网友@神说要有光说道:“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甚至有部分网友表示,希望看到《新京报》公布相关证据。微信网友@推推在撒哈拉则表示希“说明较及时,但并没有对原博提出的所有质疑进行回答,网络上的喷子依然没散,希望下一步能将录音和摄像进行公证,如果情况属实,建议追究法律责任。”但《新京报》秉持“全盘否认”的回应态度仍然遭到了网友的质疑。微博网友@CM0304表示:“《新京报》全部文字否认就完事了?对其他负面新闻新闻那么严格,为什么到自己头上就忽悠大众。”
不过,网友还没等来反击的证据,事件就再度发生反转。当天晚上,微博网友@贺公子05发文表示,自己是其中一位老人的孙子,他对《新京报》声明中所说“家属同意使用真名”表示否认,并称自己受到了《新京报》打电话人的误导。
顿时,舆论的风口再次指向《新京报》和李一凡,微博大V徐记观察问道:“@新京报出来挨打,你们那篇说明说明了你们的虚伪,还振振有词的自我辩解,现在家属亲自打你们脸了。不继续说几句吗?”微博网友@LL相信简单也表示:“强行辩白,无职业道德,可耻!”
随后,众多有影响力的网友相继发声,指责《新京报》缺少媒体应有的基本责任感。微博大V@椒江叶Sir发布了头条文章《新京报,要是不原地爆炸,你们就对不起曾经受到禽兽们摧残的慰安妇》,批判《新京报》为了换取点击量便抛弃职业道德和伤害“慰安妇”的行为。自媒体人@天下苦谣棍久矣在文章《某些只顾追逐流量的媒体,人血馒头好吃吗?》中列举了近几年来《新京报》的一些不实报道,并称这些报道对记者原本美好正义的形象造成了丑化。
3月20日,微博网友@大家的螺丝钉发布的博文《奶奶们都已耄耋之年,家属说法反水,疑似被利益相关方控制》引起网友关注。他自称是李一凡的朋友,想要为其做点什么,便公布出了19日《新京报》回访@贺公子05的电话音频,证明不存在所谓的误导。他还指出陈栋梁在微博上发布“看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时,自己就曾把四位老人的名字和照片公布出来。此外,在这次采访中,陈栋梁只是志愿者,并不能代表所有报道当事人及其家属。
不过,这些“证据”并不能让网友信服,大部分人始终将目光聚焦在李一凡没有尊重“慰安妇”隐私上。微博网友@暖包儿直接反驳@大家的螺丝钉:“你还为你朋友洗白,一开始答应不曝光老奶奶的信息,人家并没有同意,你朋友凭什么曝光人家信息。但凡他有点职业道德就不会这样做。”
丢失的新闻伦理
“录音等材料,是自我保护最后一道防线。被单方说法指控后,遭遇网络暴力。感谢@大家的螺丝钉给我勇气。事发后,首次发声,嗯,我是李一凡。”
同日,在微博网友@大家的螺丝钉文章的支持下,李一凡事后第一次发声,不过也成了最后一次,他随即注销了自己的微博。但舆论的风波并没有随之停止,大众对记者职业道德的质疑还在继续,微博网友@玥星讽刺道:“记者为了博眼球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
其实,深陷“新闻伦理”风波的并非只有李一凡,许多新闻记者为了获得话题和流量,可能会抛弃自己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前段时间引发争议的“赵宇案”本已经慢慢淡出大众视野,但3月30日,“赵宇携妻搬家”这一热搜却迅速冲到微博第三。许多媒体都在报道中指出:赵宇决定携妻儿前往兰州,开始新的生活。记者直接公布赵宇行踪这一行为,也引起了网友的不满。微博网友@只为遇见最好的自己的路表示:“媒体不要再去打扰他了,让人家一家三口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吧。”
近几年,类似的报道层出不穷。从早年的“汤兰兰案”到最近的“重庆坠江案”,新闻报道对事件当事人的伤害,加剧着大众对“媒体职业道德和新闻伦理”的质疑。甚至有人将媒体人比作“刽子手”,许多网友表示:“没有良心的媒体人只会发表出吸引他人眼球的不实报道,到处吃人血馒头,这样的媒体人跟刽子手没啥区别。”
目前,《新京报》事件已褪去了它最初的热度,一点点消失在大众的记忆里。不过,此事件带来的关于“记者新闻伦理”的探讨却还在继续。南方传媒书院的院长陈安庆在知乎上发表文章《新京报记者采访慰安妇报道争议是非辩》称,这次事件给媒体行业提了一个醒,新闻媒体在新闻写作中不能失去理性,失去了应有的人文关怀,一昧的去追求历史真实性,丢弃新闻人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533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