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现阶段我国扶贫工作进展和贫困户家中具体情况,同时增强大学生个人实践能力,阳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包康妮等一行人来到青阳县杜村乡,走进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上峰村,走访贫困户,走入扶贫产业进行走访调研。
一、上峰村基本村情
上峰村位于青阳县杜村乡西麓、四峰尖脚下,八渡河中游,东北邻宗文村,西与贵池解放乡河心村接壤,南接垅上村,古称上闻保。有4.5公里村级柏油路,当家塘30口,其中南、中、北水渠4000米。全村共6.79平方公里,下接宗文杜庙公路,上通垅上村。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360亩、水面面积25亩、山场面积6500亩,属青阳县杜村乡林业大村。全村主要种水稻、黄烟,特色产业为中药材种植,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在家务农和外出务工。全村现有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村级卫生室一个、小学教学点一个(小学1-2年级)基本适龄儿童都能上学,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国家级小二型水库2座。
二、精准扶贫,走出不同的路
在一周的时间里,阳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包康妮等志愿者走进了贫困户家中,给他们带来力所能及的问候,聆听着他们生活的艰辛,他们面对生活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们感动,感谢着一路给我们帮助的人。当地政府和人民用他们的方式,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着不寻常的路。
(一)精准扶贫,走出一条健康路
在包康妮等同学走访的贫困户中,绝大多数贫困户是因为家人或者自己患有疾病而导致贫困。如上峰村吴永东,今年54岁,患有尿毒症。去年,透析花费近8万元。而现在,国家对贫困户推出“351”、“180”医疗政策,极大的帮助了他,他说,现在一周透析三次,一次460元,每次个人仅支付19元,全年报销7.8万元。听了这些,志愿者们也在感叹当今政策的好处。这些医疗政策极大的保障了贫困户不会因病更加贫困,同时也防止了脱贫户因病返贫的情况。
(二)精准扶贫,走出一条励志路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走访的一些贫困户中,有那么一群人,充分展示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上峰村的王迎春,丈夫2016年底因胃癌去世,带着上小学的儿子艰苦生活。但王迎春自力更生,在家发展家庭养殖业,2017年养殖了土鸡2500只,凌晨的四五点、深夜的九十点、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不变的是王迎春忙碌的身影。付出就会有收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帮助,王迎春每年收入能达到两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目标。王迎春的自立自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三)精准扶贫,走出一条产业路
2018年,上峰村16户贫困户共种植水稻80.7亩、油菜6.8亩、药材15亩,享受种植到户补贴合计25000元;21户贫困户共养殖家禽3539只、生猪9头、肉牛27头,享受养殖到户补贴合计20390元。形成了“四带一自”(园区带动、企业带动、大户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自家种植养殖)产业扶贫新模式。在走访上峰村的时候,志愿者们也在当地村委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部分扶贫产业。
(四)精准扶贫,走出一条创新路
青阳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在脱贫的道路上可谓是任重道远,在脱贫的路上不断创新。青阳县首先在全省的范围内推行“扶贫驿站”。上峰村扶贫驿站联合青阳县正午标本制作有限公司,通过向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定向收购家禽、畜,制作动物标本在网上销售。通过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桥梁,带动贫困户增收。一行人来到上峰村扶贫驿站,通过现场观摩,了解扶贫驿站的基本运营框架。
(五)精准扶贫,走出一条扶智路
2018年,上峰村贫困在校生情况为春学期14人,秋学期13人(一人大学毕业),共享受教育补贴13500元、雨露计划资助7500元。
扶贫先扶智,通过与上峰村扶贫工作队沟通,包康妮等志愿者们了解到上峰村教学点得到了上级领导、包村结对单位、爱心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厚爱和鼎力支持。原先的教学点较为破旧,硬件设施落后,经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共筹得资金14万元,学校的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不仅旱厕、墙立面得到了改造,还增设了阅览室、活动室、空调,更换了门窗、集成吊顶等。如今,孩子们可以安心的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课作业;可以开心的在开阔平整的操场上嬉戏玩耍;可以静心的在独立安静的阅览室内遨游书海。
为期一周的精准扶贫活动完美的结束了。一周中,我校包康妮等志愿者们走进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生活的不易;走入了扶贫产业,了解当地脱贫工作。一周,对他们来说是难忘的一周,是精彩的一周,同时也是艰苦的一周。特别了解到,上峰村扶贫工作队倾心、倾情、倾力,带着感情和温度,坚定信心,为打赢上峰村脱贫攻坚战不懈奋斗!上峰村的扶贫工作正不断探索新的方式,从生活温饱方面的扶贫到脱贫到富裕,其艰辛的历程难以言表,更深层的扶贫是智力、精神方面的,扶贫的路还有很长,但我们相信,我校志愿者一直在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497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