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苏州园林文化团队从园林出发,进而走进古镇,对城市化发展下的文化传承进行了探访和思考。
7月6日清晨,团队从将军路校区出发,由于行程意外,于下午三点多下榻至宾馆休息。房屋矮矮,道路窄窄,在缓慢的行走中,团队初次感受到古城苏州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团队首先来到了素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的拙政园,即使大雨倾盆,也难挡园林文化对团队的吸引。为了更好地了解拙政园的前世今生,团队聘请了讲解员随行。通过讲解员的讲述,队员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拙政园的历史背景和特色。不禁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而感叹。
回去的路上,团队对导游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内容如下)
我:“请问您是苏州本地人吗?”
讲解员:“是的,我家世代居住在苏州。”
我:“目前苏州经济发展这么快,为什么我们一路上看到的都是低矮的房子呢?”
讲解员:“这是古城区沿袭下来的传统,楼房不允许超过本寺塔的高度,保护古城区的古色古香。”
我:“像这些园林景区就安置在城市中心,会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吗?“
讲解员:“多少还是有一些吧,你们来的时候想必也看到了,主干道也只是双行道,极容易堵车。“
我:“…”(沉默)
次日,团队前往了同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的留园。留园路旁,只有一座普普通通的石门,若不是门框上“留园”二字,很难想象里面有一座美轮美奂的古典园林,这也让团队感受到园主的低调内敛。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虚实相间,令人叹为观止。围栏标语,保护得当。
接下来,团队分别去到了环秀山庄,狮子林,虎丘进行调研。一个湖石假山交错,一个气势磅礴,一个秀美奇异。
根据调查,团队总结了几方面问题——
(1) 园林中凡涉及房屋古宅,皆有围栏保护,有效防止了游客的破坏。
(2) 园林植被覆盖,多有标语注释,醒目委婉,少有游客践踏。
(3) 园内假山交错,虽有风蚀,但有一部分明显经过人工修补,尽管有些违和,却也算尽心尽力。此外,很少有游客乱涂乱刻的痕迹。
7月11日,团队6:00天亮便醒,对事先准备的问题进行再精炼。下午,团队来到苏州市园林旅游管理基地,对提前联系好的公关人员进行了一系列采访(内容来自音频处理)。
Q:“您好,我们此行来的目的是询问有关苏州地区园林问题的。”
A:“嗯,我们之前联系过。我们很欢迎大学生对我们苏州文化进行了解,我会尽我所能回答你的问题。”
Q:“在进行这次采访前,我们的团队已经初访过拙政园和狮子林。但是在全城有大小六十多座园林,请问这些园林是如何分级管理的?”
A:“所有园林都被定义为苏州园林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享有平等的资格,同时苏州的每个园林又具有特异性,它们的景致,规格,游客欢迎度,服务水平都有所差别。虽然服务资源有限,但我们既不会忽视任何一个园林,也会依据上述特点对每个园林制定自己的管理和保护方案。“
Q:“您觉得目前苏州飞快的城市化发展,对园林文化保护有什么影响吗?”
A:“利弊都是有的,旅游业的兴起事实上加大了园林保护的难度,也加速了园林的衰落,但这也的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这方面问题我们一直在寻找平衡点。”
Q:“好的,谢谢您配合我们团队的此次采访。”
临别之际,团队走进圣地寒山寺,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的十大名寺之一,闻名于著名诗人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佛光普照,城市更加熠熠生辉。
经过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团队了解到苏州园林的秀美奇特,感受到城市化发展上依旧流传的苏州文化,意识到了传承和发扬园林文化的责任重担。城市化进程固然飞快,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一方面,我们看到了管理人员的重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留了文化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每个人感受到了园林文化的艺术造诣,肩负重担,传承发扬。“探访园林文化”团队成功的迈出了苏州站的第一步,有所得,有所思,希望能同大家一起了解保护园林文化,传承传统经典。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90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