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八月,一座山清水秀的历史名城——大同,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一个共同目标,相聚大同,一起走访小城深处,共同解锁城乡脱贫致富之路。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惟真守望实践队的一员,我们一行人在8月25日共同拜访了大同市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合作社,了解了广灵脱贫致富的基本模式。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领略到了多角度看待问题的真谛,所以,在实践即将结束的一天,我又来到大同市,希望利用大同历史文化名城这一资源,实行文化脱贫,
希望从中探索到更多的脱贫之路。
云冈石窟第一、二窟,为双窟。
走在大同的街边,能看到很长、很壮观的古城墙,虽然有一部分是后期人工修复,但走在这样既完整又仿古的城墙下,有一种时空交错之感,在现代楼房、商店为背景下的古城墙,我仿佛感受到了北魏的那个年代,看到了当年文化淘染下的小城。之后,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同市的文化,我又来到了大同著名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探寻小城深处的文化。
古道车辄,北魏时期云冈通往内蒙古包头市的要道,商贸繁荣。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它对于研究北魏历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不得不说来到云冈石窟,我被它浩瀚的工程震撼到了。很难想象古人是怎样将岩石开凿成各类佛的模样,大大小小的洞窟有45个,每一洞窟中的墙壁上无一不雕刻满形态不一的佛像,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雕刻风格。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洞窟内壁佛像。
在参观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古时候的人敬畏神明,将不同寓意、不同象征的佛像摆放在不同位置,以供人们参拜。包括云冈石窟塔柱的修建,仅有五层塔和九层塔,寓意九五至尊等。但是,在更加现代化、科技化的今天,令我们更加敬畏的不是神明,而是时间。在时间的洗礼下,让原本万像的云冈石窟变成了如今的千像,让原本形态细致入微的佛像,变成仅有大致轮廓。千年的风化,造就了与北魏时期有所不同的震撼,可能这就是时间冲刷下的文化之变吧。
我虽然只在大同住了一周的时间,可是所感受到的,有千年的文化气氛,小城人的热情……前些天去拜访扶贫办,刘鹏飞主任对我们特意强调了扶贫要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诸多便利条件,换个角度想,利用文化旅游产业脱贫也可通过互联网将北魏文化宣传出去,让更多人来感受古都文化,领悟千年来的人生哲理。
小城深处的文化耐人寻味,值得更多人来参观体悟。我想“文化名城”也是大同市的一大亮点,旅游脱贫亦可作为脱贫致富的一大模式,让更多的人来参观名胜古迹,感悟文化及时间双重洗礼下的小城灯火,让其照亮更多乡村人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60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