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对青年的寄语,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筑梦青年”实践团七月八日走进梁家河,进行以“初心不忘新青年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走知青路,感悟青年精神。
走进梁家河 初心从这里出发
一条柏油马路从文安驿镇出发,穿过村子,一直修到了木军塬上。小河流水潺潺,仿佛欢快的音符在跳跃。整洁的农家小院在绿树丛中伸出瓦房一角,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走进梁家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习近平插队时带头修建的知青井。在讲解员生动而又细致的讲解声中实践团的成员了解到:上世纪60年代末,十五六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大队,开始了艰苦却受益终生的知青岁月——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他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又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直到1975年秋天离开。
“陕西第一口沼气”“知青淤地坝”“知青井”,一块块静静矗立的石碑悄然记录着上世纪70年代初发生在梁家河的变化。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梁家河1974年粮食总产量由1971年的109465斤提高到179946斤,人均生产粮食689斤,一个工日分红七毛二。
初心,来自人民,又回馈人民;梦想,从这里发芽,又从这里出发。
讲解员带领实践团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介绍了梁家河村概况、组织发展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内容。“离开梁家河后,习总书记还多次回信鼓励乡亲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他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对我们影响很深,值得我们敬佩。”讲解员动情地说道。
据介绍,上世纪60年代末,习近平同志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来到梁家河村落户插队。1974年1月,不满21岁的习近平同志担任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广大群众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条件,修通了道路,还创办了铁业社、磨面房、代销店,成立了缝纫组,创建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和全省第一个沼气村,村容村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实践团随后参观了知青旧居,真实感受到了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住的是最简单的土窑洞,睡的是大通铺式的土炕,实践团成员们真实的体会到了一个城市青年到农村插队的思想转变和意志磨练过程,切实感悟到了习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时创新创业的精神。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青年大学生更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那样,扎根中国大地,洞察国情民情,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24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