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静娴)最美县城桐庐影,带带风貌沁人心。有“国际花园城市”美称的桐庐县,恪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贯彻生态立县为首的三大战略,打造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中国”桐庐样本。“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成为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两张金名片。
名片一: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在桐庐县环保局自然生态科副科长施银燕的带领下,我们到芦茨村、阳山畈村以及莪山乡新丰村进行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桐庐县垃圾分类坚持“简单易行,大类粗分”的原则,并巧妙利用“烂”和“蓝”的谐音,蓝色垃圾桶用于放可堆肥垃圾,黄色垃圾桶放置不可堆肥垃圾,降低分类难度,提高可行性。管理人员每天到户进行收集登记,可堆肥垃圾送至资源化利用站,其他垃圾集中送至县城进行焚烧处置。
垃圾资源化利用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太阳能普通堆肥处理,利用温室效应提高堆肥效率,简单原始,但堆肥周期长,适合垃圾少、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例如新丰村。该村坐落于莪山,光照充足,农户分布稀疏,垃圾产生量小,使用太阳能堆肥,恰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垃圾资源化,所得有机肥可种植果蔬,健康环保。
另一种为微生物发酵模式,再二次堆肥发酵约30天,转为有机肥料。该模式出肥速度快、堆肥效率高、肥力好,适用于人口较为集中且有机肥需求量大的村落,桐庐大部分村落都采取该模式,例如芦茨村。该村位于慢生活体验区,主要发展乡村休闲民宿,村内建有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理站,日处理量约500kg。此外作为智能化垃圾分类试点,正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
桐庐县创新性垃圾分类的开展要追溯到一个小村落——阳山畈。阳山畈,现实版“桃花源”,拥有150年的种桃历史,从前每到瓜果成熟季,丰收的喜悦中总夹着一丝忧虑——水果腐烂,垃圾遍地,蝇虫横飞。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桐庐县环保局与中科院进行技术合作,引进垃圾资源化设备,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我们村是县里垃圾分类的第一个试点村,”提到这里,包书记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刚开始村民嫌脏都不肯弄,我们就商量出了积分制的办法。每天早上,垃圾收购员按蓝桶里面垃圾的量打分,量越多的积分越高。累计到年底,分数高的发点肥皂啊,洗衣液啊的小奖品,村民心里都很舒服的。每个月也会公开打分排名情况,分数高的会颁发“月度优秀户”的荣誉牌。还有就是我们村委的管理了,对于做得不好的,就上门劝导、做工作。”生态办的洪林妹补充道:“有时候过来,包书记都不在办公室,他是亲自去捡垃圾、搞卫生了。”包书记谦虚地点了点头,“我们村委要以身作则的。村里人一开始不愿意做,现在村民的意识改变了,全民参与进来了,环境也越来越好喽。”阳山畈村实施恰到好处的奖惩制度,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为垃圾分类工作平添一双翅膀;又通过设备技术、宣传引导等方面的完善,在垃圾分类上取得突出成效,成为桐庐县示范村。
名片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水是生命之源,“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桐庐正是以水秀闻名。为保护这片碧水,打造生态最美县,改变农村“污水靠蒸发”的状况势在必行。桐庐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已经九年,现已基本实现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踏入阳山畈,一个“小花园”引入眼帘,翠绿的伞草、菖蒲、麦冬中点缀着艳丽的美人蕉。经村主任介绍,“小花园”下面是污水处理池,村内有20多个,其规模根据村民集中程度决定。每户人家的污水通过管道收集,经厌氧处理后,流经人工湿地进一步吸收处置,最终达到污水进,清水出的效果。通过这种小规模的污水处理系统,成功实现了污水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
这两项工作仅是桐庐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以小窥大,可以看到桐庐为中国环境发展开辟出的一条创新之路。由表及里,洞悉工作成功实施中的动力所在,为美丽中国建设打造一把万能钥匙,解锁生态建设新模式,这需要作为环保人的我们共同努力还百姓一方净土,一泓碧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19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