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陪伴童心,关爱留守儿童

来源:武汉大学 作者:孙新雅

陪伴童心,关爱留守儿童

你若孤单,我会心疼

2018年8月3-8日,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给你,我的手”暑期实践内蒙古小分队在清水河县韭菜庄乡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深入到每一个留守儿童家里,陪他们唱歌、聊天、玩耍,为他们单调的暑假生活增添一抹亮色,带来我们的陪伴与关爱。通过这次实践,志愿者们对留守儿童有了更深的理解,产生了更深的感悟。虽然这次实践结束了,但是青年志愿者们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一直在进行中……

8月3日,两辆面包车一前一后地从陡峭蜿蜒的山路上迅速掠过,驶向清水河县韭菜庄乡,车轮扬起路上的尘土在车后形成一片白色的雾。

车上坐着九个年轻人,正是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呼和浩特的实践队员。本次实践意在考察当地的生产生活状况,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同时也希望尽微薄之力,为这些孩子带去陪伴和关爱。

合照_meitu_1.jpg

风尘初落定,车泊韭菜庄

坐火车到呼市,从呼市乘坐三个多小时的长途客车到达清水河,时值下午,已无开往韭菜庄的班车,队员们只得租车前往。司机师傅赶超大循环司机的驾驶技术令人叹为观止,两辆车翻山越岭,最终停在了位于半山腰的韭菜庄小学门前,这里便是队员们的住宿地。

村庄全貌_meitu_2.jpg

这所小学学生很少,每个年级只有两三个孩子,因此往往多个年级一起上课,队员们此次接触的几位留守儿童便是在这里上学。教室和宿舍里的设施都很简单,宿舍床位不够,队员们就把几个床拼在一起,睡起了通铺。夜晚时分,各种类型的飞蛾和甲虫会从窗户进入宿舍做客,给睡梦中的队员带来不时的惊吓。

走出小学,就可以看到连绵的山峦,山上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草地,在沟谷之处又生长着丛丛树木,仿佛起伏的绿毯上刺绣着花纹。当地人便在山上放牧和种田,延续着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众多的窑洞散布在山间,有的是在山崖上凿出,有的独立坐落,这些窑洞的门洞和窗户均为拱形,屋顶的平面上长满了草,有时还会有几只羊在那里悠然地吃草和漫步。这样的建筑形式依托于当地土层深厚的特性,又与内蒙古温差大的气候状况相适应,简单易修、冬暖夏凉,正体现了当地人对环境的适应。

窑洞_meitu_3.jpg

在初到韭菜庄的几天,队员们参与了村委会对村务工作的处理,从退耕还林到扶贫工作,看到第一手的档案和数据,队员们对当地人生产生活中的特性和困境有了更切实的了解,理解了为何有众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留下子女交由他人照拂。

请你打开门,让我走进你

由于暑假期间孩子们不在学校上学,且留守儿童分布较为分散,我们采用了挨家挨户走访的形式。走访路上1_meitu_4.jpg

走访路上2_meitu_5.jpg

在走访中,队员们了解到,这些孩子父母的打工地点多在附近城市,一年中回家的次数不过两三次,平时监护照顾孩子的多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队员们与孩子的亲人交流获知,从教育状况来说,这些孩子目前大部分在韭菜庄小学就读,由于当地并无中学,将来如果继续读初中就需要到清水河县城来读。照顾孩子的亲人大多表示,只要孩子愿意读书,就会让孩子一直读下去,但也有家庭在经济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关于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尽管通话和视频聊天的方式,给异地沟通提供了便利,但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还是使部分孩子与父母有一定程度的疏离,有的孩子不愿与父母通话,大部分孩子需要倾诉时,也并不会选择父母作为倾诉的对象。走访1_meitu_6.jpg

在与这些孩子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对陌生人比较抵触,不太爱说话。令队员们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叫曹家瑞的孩子,他看上去有一些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不说话时面容冷漠。他对队员们比较排斥,当队员与他说话时,他会突然跑开,交流中话也很少。但也有一些孩子性格阳光,队员们走访的家庭中,有一位叫龚一冉的小姑娘,她的父母均在外打工,且父母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平时一般与外婆一起生活。她十分爱笑,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弯成两道极细的月牙,她喜欢唱歌,还给队员们唱了一首《小船》。走访2_meitu_7.jpg

面对性格不同的孩子,队员们尝试着和他们交流,始终尊重所有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打开心门,带给这些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珍贵的情谊,温暖的日子

经过几天的走访,队员们与孩子们渐渐熟识起来,他们会主动来队员们住宿的小学找队员们一起玩耍,还将自己的朋友一起带到小学。

在这座不大的小学里,队员们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从老鹰抓小鸡到孩子们教给志愿者的“地雷、引线、爆炸”,欢声笑语让原本冷清的山间染上了生气。孩子们还和志愿者一起玩学校里的跷跷板,孩子们还小,比志愿者轻很多,跷跷板两边各坐着几个人,每一次起落都带出一片笑声。渐渐地,孩子们也把志愿者当成了朋友,给队员们讲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喜欢的游戏、他们的好朋友……很多原本有些孤僻的孩子,也融入了这个临时组成的温馨集体。

后来的几天,孩子们每天都会来小学找队员们玩耍。这些孩子中,很多人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过早地披上了冷漠和防备的盔甲,但却并没有丢失属于孩子的纯真和善良,也因为缺少陪伴而更加渴望陪伴。队员们留在这里的时间只有一周,但依然希望在这短暂的几天里,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欢笑和关爱,给他们的童年记忆增添一抹温暖的色彩;希望引导他们怀有自信和希望,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而多彩的未来。

临走的前一天,孩子们带着队员们上山游玩,沿着山谷而上,两边是葱郁的树木,谷底铺了一层厚厚的落叶,走上去柔软无声。行至高处,可以看到广阔的草原和连绵的碧绿的山峦,有牛羊零星地散布在远处,安静地吃草,这就是我们来到的这片土地。回去的路上,两边的田地庄稼青青,窑洞形状的房屋升起淡淡的炊烟,纵横交错的小路留下队员和孩子们高高低低的背影。明天,就是离开的时候了。

不算新的面包车在山里穿行,和着司机师傅播放的情歌的节奏颠簸着,留下一片白色的尘雾。窗外线条柔和的山峦快速地向后退去,路边的牛羊也退去。实践结束了,这便是归程。在队员和孩子们的人生里,一周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时间长度,记忆或许会淡去,但是改变发生过,且是双向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15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支教为荣,共同发展

--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支教?联谊?许昌学院“筑梦山区”今天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和方山镇红色乡村文化旅游实践队在7月12号上午开展了一次联谊…… 程东亮 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支教队查看全文 >>

加强锻炼,身体健康 ——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

加强锻炼,身体健康——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2019年7月11日,今天又是晴朗的一天,许昌学院“逐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依旧延续了前几天立…… 张鑫龙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隐形的翅膀》,隐形的守护 ——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

《隐形的翅膀》,隐形的守护——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2019年7月11日,今天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许昌学院“逐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的队员…… 张孟帅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筑梦方山 继续前行 --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

筑梦方山继续前行--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2019年7月11日,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的队员们依旧是元气满满的一天,上课吃饭休息…… 汪俊男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安全之事重泰山,预防为主自救辅。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以教育、安全、兴趣、音乐…… 程东亮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 --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之于寄托,将教育寄予在乐趣里,教育要通过艺术和美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不论是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总能通过和其他方式的娱乐结合起来,给人以…… 程东亮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红色基地 放飞梦想 --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

2019年7月9日,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所在实践基地禹州市方山镇方山小学,今天给小朋友们放假一天,支教队队员们今天也休息一天,这是队员们来到方山小学最…… 汪俊男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致敬革命先烈 学习红色事迹 ——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

2019年7月9日下午,许昌学院“筑梦山区”学霸者联盟赴方山教育扶贫实践队队员们一起来到了方山镇方山寨参观。方山寨地处禹州市西部山区的方山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镇。它不仅是方姓的起源…… 李铭扬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服务暖人心,助力社区扫雪除冰

春节前,受强冷空气影响,烟台市蓬莱区迎来持续降雪天气,部分社区道路积雪结冰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保障群众安全、…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采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中国大学生在线网1月24日电(通讯员卢航宇)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响应学校“返家乡”活动号召返回…

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维系民心稳定、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持续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最新发布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丽水学院“华侨新生代培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8月10日中午,“亲情中华”夏令营浙江文成营课本剧社团的孩子们开始了情景剧“手机没有错”的第一次排练。…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赴齐齐哈尔寻访老校友社会实践
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实践团赴马庄村参观村史馆学习马庄精神
8月13日上午,梦中国团队来到了马庄村村史馆,在村史馆的墙壁上,一行行文字和一幅幅照片记录着马庄的风雨变迁和历史沿革。正是靠着一步步紧扣发展的新要求,马庄村一直奋进在时代的最前线,物质文明建设稳步向前 …
浙江工商大学团队 走进乡村农业,体验产业振兴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统筹县域城乡发展规划,着力构建新型城乡空间格局,是国家和未来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青新”农业调研团作为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的参与者 …
关注早教发展,助力幼儿成长
7月16日,西安理工大学方荣峰老师正式宣布社会实践启动仪式正式开始。本次社会实践以采访为主,以调查问卷为辅。结合市民、教育专家、早教机构三方面观点,得出现阶段西安市早教现状。…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日前,湖南师范大学团委开展了以“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扶贫攻坚、科教文卫下乡、志愿服务、红色论坛深入农村社会等10余种活动为主要形式,师大21个学院组织了129支团队奔赴湖南、江西、贵州、河北等14个省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用专业精准扶贫,长理学子绘制首张地形图
7月下旬,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三下乡”测量团队到达新宁县枧杆山村。在这里,他们将为这个山村绘制第一张地形图——新宁枧杆2 4平方公里的全貌。 枧杆山村位于新宁县水庙镇,至今在各大地图软件上 …
杭师大医师生走访遗体(器官)捐献者及家属以及临终关怀:聆听传奇人生,照亮四方温情
7月2日起,26位点灯人参加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学生医疗咨询服务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心点灯--生命关怀计划”。他们走访遗体(器官)捐献者及家属,前往医院等地进行临终关怀,并加大遗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力度。聆听传奇人生,照亮四方温情,让爱与生命生续!…
【耕读】政府帮扶产业 乡村“志智”双扶
8月份,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赴湖北利川市实践队深入当地开展调研。通过走访、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了利川市建南镇龙头溪村等村庄的脱贫情况,并且做了关于“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宣讲。…
焦裕禄精神下的兰考新面貌
  兰考曾许诺要“三年脱贫,七年小康”,在2017年3月,兰考正式宣布完成脱贫任务。近年来,兰考致力于在小康的道路上前进。团队在走访过扶贫典范村张庄村后,打算深入调查一下兰考县的产业发展情况。  8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