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寻访“四有”好老师王志高

来源:临沂大学 作者:教育学院

缘起支教情,心系小凉山。带着对云南山区小学的款款期待,临沂大学云飞支教队重新回到了小凉山,来到了宁蒗县烂泥箐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大二地中关村希望小学。

图片1.jpg

初进校园,映入眼帘的便是“学为师之骨,徳为师之魂”的标语,这与临沂大学教育学院的院训不谋而合,亲切感油然而生。实践队员们也在这里见到了那个坚守大山忠于孩子的人民教师——大二地村完小校长王志高。

图片2.jpg

王志高:2004年在忘桃村参加教育工作,2010年主动要求调至大二地村完小,初入此地便承担校长一职,一任八年,八年间舍小家为大家,长期服务于农村,县委多次欲调他去县城任教,都被他婉拒。“乡村教师流失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大山养育了我,所以在外求学,我一直都想回到家乡、回到这片养育我的土地,让更多和我一样的山区孩子受到教育,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是需要人坚守,我愿意做这样的坚守者。”王校长目光坚定地说。风里来,雨里去,泥泞的山路中他总是最早到学校,最晚离开学校,坚持每天陪伴孩子早晚自习,用陪伴带给孩子们最真实的温暖。

图片3.jpg

王志高带领学校所获荣誉

在问及大二地村完小学校教育状况及山区教师坚守情况时,王校长谈到:“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在8位老师,146名学生的现状下,教师们都是身兼数职。教师们住处离学校少则三十分钟多则两到三个小时的路程,一周只能休息一天,即使是周末,为了孩子也只能牺牲自己在家中的时间留宿学校,在学校一住就是半个多月。”从王校长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以王校长为代表的大山教师对学生的爱与责任,更感动于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执着,我们相信未来的大二地村完小会在王校长的带领下越来越好。

图片4.jpg

孩子们见车行礼

图片5.jpg

王校长教导孩子们注意安全

为了家乡的孩子们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能靠教育走出贫困,王志高用心呵护着每一名学生,用爱去感染教育学生,注重在学生基础教育上开拓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握好宽严尺度,同时要求自己要“勤”,勤与学生沟通,拉近心灵的距离;针对学生不同的家庭情况,还要多走访、多入户,只有和家长们多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才能有效教育管理学生。

实践队员发现在路上孩子们看到路边有车经过就停下来行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当问及王校长这是什么习惯时,他告诉实践队员,平时学校着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和安全教育,遇到车会主动退让,行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提醒司机减速慢行、注意安全,同时孩子也养成了良好文明的习惯。

图片6.jpg

深入落实“控辍保学”政策

图片7.jpg

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图片8.jpg

支教团、各界爱心人士给学生捐赠的橱柜

由于学校留守儿童比重大,王校长说:坚决落实“控辍保学”政策,绝对不能让孩子因为贫穷而辍学, 努力推行“八长制”,构建全员促孩子们上学的机制。暑假期间,老师们每天入户走访,核对建档立卡学生的档案,确保每一个贫困的学生都能过得资助。

王志高告诉实践队员,8年间他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向社会引资200余万,达成长期合作的企业百余家。通过华住酒店集团帮助,融资建设学生宿舍,有效解决了孩子们学习、住宿、卫生等多方面问题,先后建成了篮球场、足球场、卫生间等场地,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图片9.jpg

校长先后引资建立的足球场、篮球场

图片10.jpg

教室文化建设

“我虽然是校长,但归根结底我就是一名教师,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我们就是他们的榜样。我经常通过示范、趣味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向孩子们讲解晦涩难懂的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王校长多次提及沟通的重要性,班上每名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和性格各方面他都了如指掌,要全面看待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这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也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王校长和所有的老师一起,用爱与真心浇灌孩子们的成长。

图片11.jpg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06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广海学子三下乡——大手牵小手 红色文化进课堂

2023年8月16—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跨越千里赴井冈,分别前往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和龙市小学开展了红色文化进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实践队围绕《国旗法》、《国……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讲好井冈革命精神,赓续红色文化血脉

为讲好井冈山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8月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赴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小学,展开以“铸魂仰望——井冈山红色文化进课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千里赴井冈,共铸旗帜魂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在场人们肃穆挺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齐声唱响国歌。2023年8月16日……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追赤仰望队|千里赴井冈 筑牢新时代青年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为弘扬井冈山精神、……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重温峥嵘岁月 寻红军印迹点亮教育航灯

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真切回顾党的光辉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深化对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忆苦思甜的革命精神的认识。2023年8月15日,广东海洋……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燎原星星之火 筑牢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2023年8月12日,广东海……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传承井冈精神 谱写时代新章

内蕴家国情怀于心,外化红色精神于行。为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2023年8月14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远赴井冈山,重温故土的红色革命历史,……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体验社会课堂中的“受……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最新发布

我在雷州半岛 我为国家资助政策代言—广东农工商学子赴雷州开展三下乡活动
助力乡村建设,调研善治乡村
 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振兴中国梦,7月18日,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遇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临沂市兰陵县小池头村进行了农村社区实体化调研、农村特色产业调研活动,并对村里农业建设及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建议…
深入糖源地,探索糖香飘
改革四十年重走知青路,学红色文化“插队”梁家河
传承红色精神,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爱行千里,共筑支教梦
  时光如梭,岁月蹉跎,15天的支教生活一眨眼就过去了,仿佛自己是昨天才来到马迹小学的,一路风尘仆仆,一夜夜星光灿烂,回忆起来一切历历在目,是一味苦乐酸甜,又是一曲人生凯歌。很早以前,我的心中就藏有 …
湖北汽院走入红色延安,点燃青春之火
  湖北汽院走入红色延安,点燃青春之火  延安8月11日电(通讯员陈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代英豪,在陕北延安,建立革命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7月10日,湖北汽车工 …
延安精神的传承者,一把剪刀剪世界
  延安精神的传承者,一把剪刀剪世界  “秋山的妹妹你快开门,西北风吹的瑟瑟儿……”一股陕西风味的民谣吸引了正在杨家岭参观的“爱我中华”梦之队初心梦之旅团队队员们的注意。跟随着歌声,我们走进了这一隅 …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织心·新河结营纪实
无忘初心,善始善终。陆止于此,海始于斯。新河小学的半个月支教活动虽结束了,但奉献爱心、公益活动才扬帆远航。积极响应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号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指示,并大力协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落实乡村教育的多元发展,…
湘聚——大手牵小手,共寻文化之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了培养孩子们寻找文化之美的能力,“新农协”支教服务团开设了国学、历史故事赏析和文艺表演等课程,希望带领孩子们领略中华文化之美。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即 …
大学生实践队赴华师之旅,为新媒体视域下的新闻培养之路不懈奋斗
  7月12日,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高校数据新闻人才培模式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功完成第三站任务:走访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在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大学调研后,总结了之前活动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