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郑州航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开展以“宣传践行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10日中午,学院抵达林州市任村,稍作休整后,刘爽老师带领学生走访任村盘阳镇村民了解当地的相关情况,并根据三下乡暑期活动策划书共同探讨存在的实际问题,调整具体事宜。随后,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红旗渠。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带领广大人民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实地参观,沿路重走,队员们被林县人民可歌可泣的精神所感动,为他们那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所折服,纷纷表示一定要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做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发扬者,把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理想信念跟党走。
11日,人文暑假实践团队继续前行,带着目标和信念。
11日上午,实践队一行人到达了林州市任村,对一群即将升到初三的孩子们进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们,除了掌握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新时代的思想主题。
宣讲人王俊泓将我们从十九大报告中总结出来的显著特点——继承性、创新性、民族性讲给了孩子们,继承性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创新性分为新主题、新时代、新认识、新目标、新思想、新要求。民族性则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语言大众化、民族化。
11日下午,我们去到了林州二中,热情的同学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除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特点的宣讲外,我们又对弘扬新时代红旗渠精神进行了宣讲。宣讲人朱宁超将我们学习到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听到的红旗渠修渠人的故事讲述给同学们,并用新时代红旗渠精神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树立目标,不忘初心。
7月12日,忙碌而充实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继续进行中,人文实践队前往林州市任村镇,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对任村当年修建过红旗渠的老人们进行了走访。一上午的时间,我们找到了三位“铁姑娘”(以前参加红旗渠修建的姑娘们被村民们形象地称为“铁姑娘”)进行了采访。三位“铁姑娘”奶奶在修渠过程中都多次受伤,但她们从没有想过放弃。谈到现在对当年修渠的感受时,三位“铁姑娘”奶奶都非常感谢当年的县委书记杨贵,感谢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坚持了党的领导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从他们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修建红旗渠,超出我们想象的困难。“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是再大的困难,为了生存,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所有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7月13日,人文实践队来到劳模任羊成的家中。任羊成,1927年出生在林县任村镇古城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新中国成立后,任羊成从苦水里解放出来,翻身做主人,积极参加水利建设。1958年,他响应林县县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和全村90余名社员奔赴南谷洞水库,担任除险队队长,在工地上哪里艰险他就往哪里闯,哪个活苦就拣哪个活干。任老爷爷说,“红旗渠是生命渠,红旗渠精神是咱的传家宝,咱得让传家宝一代一代往下传。能活到现在,我很知足;能看着红旗渠的水造福百姓,当年的苦没白吃,值了!无论什么时候,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不能丢,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能丢!”
到此,人文实践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完美的落下帷幕。通过这几天的重走红旗渠、聆听红旗渠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等活动,走进村庄,走进社区等基层地区,通过宣讲的方式帮助老百姓、青少年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理解十九大精神,以及宣扬红旗渠精神。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成员们深刻感悟到红旗渠精神在今天也熠熠生辉,作为青年,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弘扬优秀的精神与文化,同时也激励广大青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迎难而上,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59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