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南昌大学学生连续十三年支教 做大山里的“萤火”

来源:大学生网报 南昌大学 作者:汤雯 罗子璇

  2018年的7月17日,南昌大学材料学院支教调研实践队抵达东山小学开始了暑期实践。实践队由南昌大学香樟流萤支教队成员组成,这是支教队扎根东山小学的第四年。从支教队成立至今,支教队走过了多个省份,翻过了无数山头。在东山扎根之后,支教队更是见证了东山四年以来的积极改变。

  十三年前 勇敢中踏出第一步

  2006年的夏天,来自南昌大学的一群热血青年抱着满腔热血,从南昌走向了西部。一开始,支教地点的选定对于这支经验不足的队伍来说并不顺畅,所幸,在团队的坚持下,终于有学校接受了这支几乎零经验的支教队。最终支教地点定在了甘肃武威沙漠之城(民勤县)以及凉州区的贫困小学。

  2006年10月,这两支赴甘肃的实践队伍,自发合并组建西部社,30人从爱心起步,于当年12月,社团正名为南昌大学公益性校一级社团——南昌大学西部民情之窗协会。协会以“了解西部,走进西部,服务西部”为宗旨,“香樟流萤”圆梦行动则是协会的特色活动。每年暑假,协会都会本着自愿、自费、自我管理的原则,以“走进西部、了解西部、服务西部”为宗旨发起“香樟流萤·圆梦中国”暑期西部支教活动。

  “我也是大山里出来的孩子,就是因为当年有支教老师到了我的村子里,告诉了我们大山外的世界是多么精彩,我才会努力想要走出大山。加入支教队,一方面是为了报恩,但更多的是想要有更多的孩子能像我这样受到鼓励,走出大山。”16年支教队队员刘飞说道。

a.jpg

支教队队员与孩子交谈

  不断沉淀 从流动到定点

  十年时间,足够一个孩子长大成人,也足够一支队伍成熟起来。到2015年时,香樟流萤支教队已经义务支教了10年,走过了甘肃、贵州、四川、湖南等地的贫困山区,开展了多次暑期支教与调研活动。考虑到定点支教的持续性帮扶作用,以及针对性开展活动的优势,支教队在很早就萌生了想要由流动支教转向定点支教的念头,但由于各种因素,一直没有推行下来。

  2015年,流萤们走进了贵州铜仁的一个小山村——东山村。在东山小学的支教过程中,凭借十年来的队伍建设与管理经验,队伍为东山小学开展了“基础课+特色课+兴趣课”的课程模式,为当地小学生建立了心理成长档案,还建起了图书室。在支教队和当地师生、村民的配合下,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不小成效,不仅课程模式受到了师生认可,学校的宣传力度也大大提升了。最后,队员们和东山的情谊并没有因为三周支教结束而划上句号。在2015年夏天,支教队和东山小学定下三年协议,香樟流萤支教队将会在接下来的三年回到东山小学进行暑期支教。

  十年时间,一路成长,支教活动终于由流动走向了定点,这离不开东山小学的努力,也离不开支教队十年如一日的尝试和坚守。

n.jpg

支教队老师离开时,孩子在老师怀里流泪

  一路走来 流萤将会更加努力

  四年前,队员们踏入东山小学时,孩子们在泥土操场上玩耍,起风时沙尘满天,下雨时泥泞不堪。教室里破旧的木课桌一眼就知道用了很多年,不仅桌面不平整,而且一部分存在松动的现象,孩子们上课时有所不便。而所谓的学生食堂,只是一个简陋的钢架棚。早上的课程完成之后,孩子们需要将一楼的课桌搬到“食堂”用于吃饭,吃完饭再将课桌归位。食堂做饭也极为不便,一口需要砍柴生火的大铁锅,不仅浪费木材,而且容易对师生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两层的教学楼都没有护栏,这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巨大的隐患。但是艰苦的条件没有阻碍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也没有拦下流萤前进的脚步。

  四年过去,当香樟流萤支教队的队员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一切都那么熟悉却又有所不同,这是签订了协议的最后一年。

  从2015年启动“萤火计划”,到后期的宣传工作,再到2017年香樟流萤支教队的宣传投稿引起当地媒体的注意,进行采访,一届又一届流萤们的努力为东山小学带来了新样貌。

  2015年时,德江县残联协会资助学校在六个教室后面装上了六张新黑板。2016年,德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孩子们出资铺设了平整的水泥操场,起风时吹来的不再是漫天沙尘;崭新的课桌、讲桌在德江县审计局的资助下送到了教室,同时,审计局还为学生们修筑好了新食堂,是一个带有卷帘门的小平房。教学楼上也筑起了护栏,食堂大锅变成了电炉锅。2017年,“萤火计划”在各方的协助下实现,为这个小小的山村学校带来了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中有近千本的图书,这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希望!

  贵州省东山小学,仿如西部基层乡村小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其一系列积极的改变不仅显示着其自身的发展完善,也映射出党和政府还有社会各界对基层教育的关心和帮扶。而香樟流萤支教队也将走入更多的山村,为那里的孩子做出更多的力所能及的帮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56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东方嵎夷之地,技艺传承之始

冶制锡镶,与杯盏间相遇威海锡镶技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祥于清光绪末年,二三十年代蜚声海内外,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萧条,解放后开始复兴,尤其是改革开……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土火迸发讲人间瓷话,彩釉黑陶里看德州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36项。地方对于非遗申请和保护传……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鸢都凝雅韵,鸢飞挟风鸣

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23日电(通讯员潘宇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为助力非物质文化…… 潘宇琦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寻访黄氏烙画,感受非遗魅力

寻访黄氏烙画,感受非遗魅力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1日电(通讯员逄文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 逄文汇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刀光剪影里,论指尖流霞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因为入门成本低,技巧多样不拘一格,受众多为妇女老人,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人民的……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火淬琉璃光影,熔叶徐染绣芙蓉

要谈淄博,要讲太公封齐管鲍之交管晏辅国为稷下学宫成就百家争鸣的美谈盛况,他孕育了《孙子兵法》、《齐民要术》、《聊斋志异》,为中华文明留下了璀璨辉煌。陶琉文化聊斋文化黄河文化……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寻访威海锡镶技艺,探析非遗媒介化生存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保留着归属民族的根,亦是一种无形且无法代替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面临着极大危机。如何在新媒…… 张腾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探索锡镶传承现状,助推非遗创新传承

中国青年网威海7月31日电(通讯员张腾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建设等有着重要意义。为…… 张腾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青岛大学生走进潍坊:乡风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以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为进一步探索文化资源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贯彻党的十九大的战略思想,7月3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梦行乡村”调研队于山东潍坊开展“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社会调研活动。…
广东农工商学子三下乡:寻革命印记,颂改革光辉
  寻访红色的印记,重温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  歌颂改革的辉煌,引导青年学生砥砺自我地前行。  为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与理解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的伟大精神,激励青年大学生铭记历史,为实现建设新时代 …
江西大学生将“性教育”带进支教课堂 筑起儿童保护墙
2018年7月,南昌大学材料学院支教调研实践队再次走入了东山小学。本着“想要带给学生更好、更全面的知识”的目的,在今年的课堂中,实践队安排了一门与众不同的课程——安全教育课。这门课向孩子教授了如何防止自己遭受性侵害及如何应对性侵害等内容。…
峥嵘岁月,时人为鉴 ——记赴福建省社会实践团采访张铭清教授
峥嵘岁月,时人为鉴——记赴福建省社会实践团采访张铭清教授2018年7月20日,浙江大学药学院赴福建实践团队前往厦门大学找到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教授进行了采访与交流。此行的目的仍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
大学生深入汕尾陆河访寻舞狮文化:弘民艺精粹,扬舞狮风采
众所周知,舞狮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为进一步了解舞狮的传统文化和感受舞狮者背后的故事,在7月22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蒲公英”教育关爱团深入岳溪村,与岳溪醒狮班传承人刘福银老人开展了关于舞狮的访谈。…
热心服务村民,爱心撒满乡村 ——“药乡行”爱心医疗服务团访问家庭医生
热心服务村民,爱心撒满乡村——“药乡行”爱心医疗服务团访问家庭医生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不辞辛劳、不惧辛苦深入农村;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锲而不舍、坚定意志服务村民,他们就是一直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医护工 …
扎根基层,服务乡民 ——“药乡行”爱心医疗服务团家庭医生专访
扎根基层,服务乡民——“药乡行”爱心医疗服务团家庭医生专访一支汇聚爱心的“药乡行”爱心医疗服务团,15名来自烟台大学药学院的大学生再一次相聚于菏泽市成武县九女集镇河里王村。“药乡行”爱心医疗服务团的 …
【聚焦“三下乡”】滁州学院学子赴滁州市开展天香滁菊探寻非遗发展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网报讯(通讯员 吴少奇)7月11-17日,滁州学院地信学子经过精心准备赴滁州市街区、滁菊研究所、菊泰滁菊直营店、金玉滁菊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天香滁菊探寻非遗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首先前往了滁州 …
闽南科技学院学生圆满完成2018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小学组)第八营区志愿服务
7月20日至26日,2018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小学组)第八营区活动在南安体育学校举行,来自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四个省的领队、教练员、运动员近500人参加活动。闽南科技学院选派31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全程参与本次夏令营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此次活动由张昌凤、庄天…
大学生深入汕尾贫困村开展教育关爱活动: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蒲公英”教育关爱服务团来到了精准扶贫村——广东省汕尾市岳溪村,以“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为主题,开展了为期10天的爱心支教教育关爱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爱心支教、关爱孤寡、网络知识宣讲、红色景区参观和岳溪舞狮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