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素素 于海彪)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积极投身村土地利用规划志愿服务,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淮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小分队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开展了为期5天的“弘扬志愿者精神,服务乡村振兴”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志愿服务活动。
经过一天半的车程,实践小分队成员于7月26日下午成功抵达活动目的地——中宁县恩和镇刘桥村。红彤彤的枸杞和成片的玉米田是杞乡的风采。
深入村部,收集数据
7月27日早晨,在村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步行来到刘桥村社区会议室。会议第一环节,实践调查员就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对村长进行问卷调查,村长向队员们介绍了村民的基本生活、土地利用、村里娱乐设施和医疗设备等情况。第二环节,村长从办公室拿出“中宁县恩和镇刘桥村一队地块分布图”,当成员们问及分布图红色区域时,村长解释到“图上的红色区域为村土地,每户土地都有编号和持有人姓名,一个队的土地都是分配在一起的,这些信息都是录入国家信息库的。”
通过与村长的交流,整个实践小组大致了解了整个村的布局,随后成员们走访各个村落,了解更为具体详细的民生。
烈日炎炎,小组成员踩着黄色的泥土地,沿着田地旁的大坝步行到村民家中。首先,小分队来到一位妇女的家中,在交流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了解到,这位大姐家有两户人口,丈夫在外上班,平日里只有自己一人,她在与调查员的交谈中提到,家中的收入来源除了打工之外,最主要的就是靠土地流转,她表示如果政府有补贴的话愿意搬到环境更好的地方居住。队员们与大姐进行交流,体贴了解大姐家详细情况。
紧接着小组成员走访到一位老党员家中,老党员热情的请我们进屋。当问及农村建设时,党员爷爷表示,由于自己住在深巷子里,每到下雨天气就寸步难行,为此自己特意给村里的广播台写了建议信,说着话的同时还给我们看之前写的建议信,信中写到“希望村里引起重视,能将村里的小路修一修,为周围的老百姓带来方便”。但很可惜,修路的事还是没有落实到实处,所以他希望我们可以将此事反映给村里以及政府,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告别党员爷爷,小队一行人走访到村路口时,成员们看到几位老人正在大树下乘凉,老人们说,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只剩下一些老年人和小孩子守着家。
通过一天的走访,村民们整体表现出还是愿意待在自己现有的居住地,而且村民们非常希望政府能够提升土地流转的价格,以此更好的保障高质量的生活。
深入基地,实地考察
团队成员去了刘桥村的大型蔬菜基地,基地负责人刘老板向同学们介绍基地整体的种植情况和种植蔬菜种类,“这个基地占地一百多亩,全部有效利用,主要种植西红柿和玉米,西红柿采摘后会运往武汉、西安等地,有效解决各地餐厅、人民西红柿供应问题,而玉米主要是卖给当地人喂奶牛。”刘老板说道。
随后,成员们采访一位正在工作的阿姨,阿姨表示在蔬菜基地工作比以前在家种田的收入多,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成员们进入一块西红柿地,向采摘人员了解采摘技巧,帮助当地村民采摘西红柿,感受在烈日下劳动人民的苦与乐。
走进当地企业,领略现代科技
7月30日,实践小分队一行人来到当地著名企业杞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对董事长进行了采访。董事长雍政先生简单介绍了公司的总体状况,当问及欧美对枸杞的研究更深是否会影响中宁枸杞在国际上的地位时,董事长表示绝对不会,“由于中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枸杞在这里生长是最好的,至于其他国家对枸杞的研究,自然是支持的,我们没必要狭隘的藏着掖着,要以开放的心态共同为人类健康做贡献。”雍董事长说到。随后,工作人员带领队员们参观枸杞制作流程以及现代烘干技术,队员们不禁惊叹现代科技之发达。
此次活动已经圆满结束,通过本次社会实践,使实践小分队成员切实关注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深入乡村基层,理清振兴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可行先进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增强了大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提高了大学生对“三农”的认知水平,将理论更好地结合实践,为乡村的健康发展、稳定进步、持续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与活力。
同时引导了青年大学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投身村土地利用规划志愿服务,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使大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到西部地区——宁夏中宁县在“乡村振兴”大环境下的发展状况以及土地规划对农村的影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50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