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之声,贵德县相关脱贫调研
-----助力扶贫攻坚,农大学子深入调研脱贫实况
(通讯员:金骁)青海之声---贵德县扶贫调研活动于2018.7.22-7.31顺利进行。活动为期十天,为客观了解扶贫现况,中国农业大学小组成员采访了扶贫办、教育局、卫生办相关负责人;参观了互联网+生态智慧科技农业观光示范园、新型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等产业园区,拿到了第一手数据资料。另,中国农业大学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调研团队深入调研贵德县拉西瓦镇的曲卜藏村、仍果村、尼那村;尕让乡的席芨滩村等完成发改委25份问卷和80份小队线上问卷。深入分析数据发现(1)当地牧民惰性思想严重是脱贫困难的主要原因(2)政策收入依赖大,返贫倾向严重,政策倾斜实施情况较好,但脱贫任重道远。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采取了一系列脱贫优惠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七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为世界脱贫运动做出了伟大贡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拓展中国特色的地方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而中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深水区,大体脱贫问题已经解决,但中西部一些省,贫困人口依然较大,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只有不断啃硬骨头,才有可能根除返贫。
7.23-7.24小队通过对青海省贵德县扶贫办李局长进行采访,得到了贵德县脱贫详细情况:扶贫办因地制宜,针对各镇、乡做出了具体脱贫政策调整,并计划于2019年末完全脱贫。然后李局长带领我们深入郭拉小区常牧地区的异地搬迁户进行深入采访,经过和牧民的交谈,我们知道了这批牧民是第一批迁来,多为因病致贫,所以获得了政策倾斜。他们花费一万即可住进103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配置每人6400产业发展资金和草场补助,政府还安排清洁工等基本工作。基本足够生活花费。但是由于语言问题藏民们很难融入社区,工作也举步为艰。另外,一个贯穿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是贫困人口的“等、靠、要”思想观念严重,几乎没有人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和前往江苏工作机会。
7.25-7.26,小队陆续采访了教育局和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了解了相关政策。教育方面:教育办设立了“以讲代教、以听代学、以念弥补”的宗旨;并在江苏省对点援助下设立了名师工作室,现已覆盖12个初高中主要学科,有着100多位骨干教师的师资队伍,获得了中国教育报的赞扬;另相关助学资助体系完善,针对贫困户,覆盖从小学起的所有教学年,当地的寄宿制学校甚至有着免费的宿舍和伙食。医疗方面:拥有大病救助和新农合等扶贫政策,另实施分级医疗制度,尽量做到90%治病不出村,并设置乡级卫生院,提供了定向委培名额,得到了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的全科医生。
7.27-7.28小队参观了
互联网+智慧农业产业园和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等产业园区。它们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为扶贫提供了新思路和产业发展新模式。
7.29-7.31小队前往具体村户问卷调查并总结完成实践任务。对具体农户的调查问卷让我们发现了许多新问题:
(1)社会矛盾:由于政府扶贫资金的分配,造成了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之间的矛盾。后果轻则争当贫困户,重则是造成村里阶级矛盾、社会不稳等严重后果。
(2)返贫问题严重:经过脱贫数据分析,很多已脱贫农户的收入极大比例依赖脱贫政策补贴,脱贫后缺少相应技术和良性资金意识。
(3)惰性心理严重:藏区因为政策上的过度倾斜,产生了惰性心理,政策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脱贫未脱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35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