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曾经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垃圾处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不言而喻。7月中旬,丽水学院工学院“乡村振兴,点滴之行”社会实践团队的同学们走进正达阳光城、丽嘉花园等六个社区,深入了解丽水社区垃圾分类情况及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六个社区的垃圾大多为大型手动提盖式垃圾桶,分为黑色与绿色。黑色垃圾桶上印有“其他垃圾”字样及其通用标准符号,绿色垃圾桶上印有“厨余垃圾”字样及具体物品图像。每隔一个单元,就有一对垃圾桶。然而垃圾桶内的垃圾分类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大多是一包包袋装的居民垃圾。有些垃圾桶则散发出了异味,让人掩鼻走过。
观察后,同学们在小区里分发起了垃圾分类调查问卷。同学与居民们就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垃圾桶分布一直是一个难题,太远了,老年人嫌辛苦;太近了夏天又有味道。”所以需要权衡好距离,做到便民利民不扰民。这就需要同学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出最优方案了。
走访中队员们发现,虽然有些人对垃圾分类并不陌生。但他们在生活中却不知从何下手,因而并未采取什么切实的行动。甚至有些人,在大家上前宣传时,会远远的避开。或许公民的环保意识的确有待加强,并不能再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加强实践。但同时有居民提到:“就算我们分类了,收垃圾的阿姨也是倒在一起,垃圾分类并没有意义。”这个问题着实是同学们没有顾及到的。的确,不仅要提高公民垃圾分类的意识,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也要提上日程。这两方面都要兼顾到,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经过三天的走访调查,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是600份问卷调查,还有市民们对垃圾分类的看法、意见建议。在结束了忙碌辛苦的问卷调查之后,同学们开始了缜密严谨的数据分析工作。
紧接着大家交流了各自对垃圾分类的看法以及有效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的方法。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的热火朝天。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管道投掷垃圾,直接连接到垃圾站进行处理;有的同学认为可以对垃圾袋的颜色进行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丟不同颜色的袋子,从源头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有的同学认为只有加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通过“乡村振兴,点滴之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为市民宣传了环保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考验了队员自身的身体素质,锻炼了他们的学习思考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25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