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箐河,发源于贵州省金沙县新化乡乡民村长槽组与安洛乡大萝卜村中寨组交界处,途经乡民村立石头、黔西县甲岩、高加堰、河门口,经过乌箐、黔西中建镇,最后流入鸭池河。其中从河门口到发源段,全程约7.2公里,河道宽约平均8米,两边崇山峻岭,树木丛生。在彝盐古道途经高加堰处,建有一座人工运盐古桥,横跨乌箐河,连接金沙县和黔西县。
清晨,由乡长助理陶涛(以下简称陶哥)带领我们进入乌箐河道口。一行人沿着曲折的山路走着,途中经过一老屋,老屋是用泥土和毛草在山边上搭建而成的,老屋旁边拴着一匹马,下边是牛圈,几头老牛卧在里面。我们正打量着,屋里走出一位约七八十岁的老人,在陶哥的帮助下,我们得以和老人交流。最后得知,老人是一个人生活的,她的儿子在外打工,牛和马也都是她自己养的。至于为什么养着马?陶哥说:“养马是为了修路,我们这里的山比较多,都很陡,在加上很多人都居住在半山腰,甚至是山顶上,所以为了发展就要修路。但是修路所需的材料车是拉不上山的,于是我们就靠这些马来拉这些材料。”我们中有人问:“那为什么我们一路上现在很少看见马呢?”陶哥说:“由于我们这的环境不适合大批量的马生存,所以就养的比较少,再加上一些牛也就凑合着用了,这路呀日复一日的就修起来了。”听着陶哥的话,我们一行人都沉默下来,心中不禁感叹,没想到生活在大山里,想要发展是如此的困难,国家想要富强起来依旧是困难重重呀。我们又忍不住为他们鼓掌,为了村子的发展,他们能克服如此多的困难,当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和老人寒暄过后,我们继续向前走,抵达目的地后,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河水自很高的山上,冲击而下,山底形成一个幽谭。可是让人气愤的是,谭边山,啤酒瓶子遍地都是,烧烤剩下的垃圾随处可见,清澈的潭水里也被满满的塑料袋占据。陶哥说:“有很多人来这里野炊,但是他们的垃圾都留在了这里,久而久之就成了这个样子,以前由于一些原因并没有关注这里,然后现在为了发展也开始清理乌箐河了,为此我们也特别请了专业人士给我们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清理乌箐河河道垃圾,还大家一个干净,漂亮的乌箐河。”
我们帮忙清理了部分垃圾后,陶哥带着我们来到古桥。他感叹说道:“这座古桥以前是为了方便运盐而建的,如今也是年久失修,但它连接着我们金沙县和黔西县,算是我们乡文化的一部分了。”我们望着这古桥,桥上虽却是早已杂草丛生,可却是掩盖不了它身上岁月的痕迹。
下午,我们回到村委会,陶哥说:“我们这里不比你们城里,取水方便,这条乌箐河是我们乡民村的主要水源之一。所以我们要清理它,也必须要清理它。”听了陶哥这番话,我不禁想到,我们在学校里的生活,我们不曾为吃水而发愁,不曾为交通而发愁,而这里却恰恰相反。感谢这次实践,让我们有了对生活有了新的认知。感谢乡民村让我们见识了不一样的河流。
最后附一首小诗:
幽幽乌箐河,横断几重关。
蔼蔼盐古桥,独连两城山。
些许二三人,群游此山间。
嘘嘘赞叹声,不觉出口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15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