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解密邛窑”团队成功抵达邛窑遗址公园。“解密邛窑”团队的10余位志愿者为深入了解邛窑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等工作在邛窑遗址公园解说员的带领下先后对文物展馆区、羌绣文化馆、窑包遗址区进行了详细的参观与记录。
首先踏入文物展馆区,邛三彩便映入眼帘。“北有唐三彩,南有邛三彩。同为三彩,唐三彩大多数是用于供奉其组分中也含有铅,而邛窑是民窑,邛三彩不含铅是用于民用的。”解说员在讲解的时候一句话便道明了邛三彩与唐三彩的区别。
接着来到羌绣文化馆,扑面而来的羌绣文化历史的氛围感染了所有志愿者。羌族人将她们的心事绣下绣出了墙上挂着的一幅幅羌绣,馆中最大的一幅羌绣是一幅极其珍贵的双面绣,其大小与一面墙相当便成为了一面屏风。
最后随着解说员的步伐,志愿者们走到了邛窑遗址公园的核心区域—窑包。“1号龙窑的窑门宽1.9米,其后为燃烧室。燃烧室的落灰坑宽2.1米,深0.6米,与窑室之间间隔了两排重叠垒砌的匣钵挡墙。其尾部垒砌了五组台阶式护坡,用以保证窑炉后部的稳固。”听了解说员的讲解志愿者们也相继明白了邛窑是如何烧制瓷器的,也更加佩服前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本次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中,志愿者们踏遍了邛窑遗址的每一块土地,切身体会到邛窑的吸引力。探寻到的不仅仅是文物自身的历史与其所蕴含的意义,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化的魅力,更有前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14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