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解密邛窑”团队成功抵达邛窑遗址公园。“解密邛窑”团队的10余位志愿者为深入了解邛窑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等工作在邛窑遗址公园解说员的带领下先后对文物展馆区、羌绣文化馆、窑包遗址区进行了详细的参观与记录。
首先踏入文物展馆区,邛三彩便映入眼帘。“北有唐三彩,南有邛三彩。同为三彩,唐三彩大多数是用于供奉其组分中也含有铅,而邛窑是民窑,邛三彩不含铅是用于民用的。”解说员在讲解的时候一句话便道明了邛三彩与唐三彩的区别。
接着来到羌绣文化馆,扑面而来的羌绣文化历史的氛围感染了所有志愿者。羌族人将她们的心事绣下绣出了墙上挂着的一幅幅羌绣,馆中最大的一幅羌绣是一幅极其珍贵的双面绣,其大小与一面墙相当便成为了一面屏风。
最后随着解说员的步伐,志愿者们走到了邛窑遗址公园的核心区域—窑包。“1号龙窑的窑门宽1.9米,其后为燃烧室。燃烧室的落灰坑宽2.1米,深0.6米,与窑室之间间隔了两排重叠垒砌的匣钵挡墙。其尾部垒砌了五组台阶式护坡,用以保证窑炉后部的稳固。”听了解说员的讲解志愿者们也相继明白了邛窑是如何烧制瓷器的,也更加佩服前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本次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中,志愿者们踏遍了邛窑遗址的每一块土地,切身体会到邛窑的吸引力。探寻到的不仅仅是文物自身的历史与其所蕴含的意义,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化的魅力,更有前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14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2020年7月15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暑期实践的最后一天,队长孟舒准备开总结大会。上午九点,队员们在腾讯QQ群聊里签到……
马成功 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总结2020年7月12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进行的最后一天。今天上午九点,我们在队长的带领下对之前14天……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今天是七月十五号,是我们“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的最后一天。今天我们的唯一内容就是总结。“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在经历了半个多月……
宋旭 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不光城市要推动,农村同样也要有行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我们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近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今天是七月十四号,也是“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开展行动的第四天。随着遥远天际那一缕红光的萌生,“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要开始今天……
宋旭 查看全文 >>
2020年7月14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暑期实践的第十四天,已经接近尾声了,队员们准备再去做一次关于垃圾分类的宣讲活动……
马成功 查看全文 >>
伴随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大,许多农村已不再是“垃圾乱堆、污水横流、尘土飞扬”的形象。笔者日前走访一些村庄,乡间小道干干净净,农房墙体统一美化,就连犄角旮旯处也难觅垃圾踪迹。村……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今天是七月十三号,也是我们开展行动的第十三天。今天我们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留庄镇生活超市里面的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我们在下午大约二点钟一起来到了位于留庄街比较繁华的留庄镇生活超……
宋旭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