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社区公益环保行 南航学子在行动

来源:大学生网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作者:任博文、刘媛渊

  社区公益环保行,南航学子在行动

  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多少棵林木?过期的食品是否还能作为厨余垃圾回收?大骨棒、牡蛎这些“难腐蚀”垃圾又该怎样分类?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汩汩公益环保团"走进社区,用环保知识为居民排忧解难。

  “阿姨,我们不回收旧的干电池。”在团队设立的旧物回收站点上,一位拿着一袋旧电池的阿姨看着海报上的“回收旧电池”满脸疑惑。团队成员赶紧向阿姨解释,生活中需要回收的更多是铅蓄旧电池,而常见的一次性干电池不需要集中处理,并借此向阿姨普及了废旧电池回收的知识。自2003年起,市场上销售的干电池多为低汞或无汞电池,可直接与普通生活垃圾一并扔掉,并且由于现有回收体系的不完善,整体回收还可能导致回收的干电池产生集中污染。

  这样冷门的环保知识令人难分难辨,却又往往是生活中大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让这些生僻的环保知识显得更加生动,“汩汩”实践团队走进社区,通过“猜灯谜”等有趣的互动,向居民们普及环保常识。

  将写有环保题目的小纸片贴在绿色叶子的明信片上,来往的社区居民可以随意摘下“叶子”,回答上面的有关问题。如果遇到不懂的知识,团队成员便主动上前讲解,并且团队还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吾边无际”,定期推出不同的环保知识专题。而为了鼓励更多小朋友参与到环保互动中,团队还给参与答题的小朋友准备了糖果奖励。团队成员陈子凡说:“因为有糖果助力,活动也成功吸引了不少的小朋友带着家长主动参与进来。”

  记者了解到,除宣传环保知识外,为搞清楚垃圾处理情况和去向,团队还走访了社区、南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轿子山垃圾场,对垃圾分类和处理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几天的实地走访团队成员们了解到,目前垃圾处理已采用先发酵再燃烧的方式代替以往直接的燃烧,这不仅仅使成本降低,也能将所得的沉淀用于发电进行二次利用。但尽管垃圾处理变得更科学,队员们还是发现了处理流程中的问题。“目前只有“分类垃圾桶”的设置体现出了垃圾分类,要做到真正的垃圾分类处理还要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队长罗心韵说。

  在社区活动摊位上,团队对居民们的废旧物品进行回收,并联合南航的支教团将这些回收的物品捐给青海、广西、陕西等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罗心韵介绍到“我们团队名字是“汩汩”,“汩”和“旧”形近,同时也是溪水流动之声,我们希望自己做的事像水流一样,力量小却能带来希望和生机。”

IMG_20180710_23213611.jpg

通讯员:任博文

  刘媛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25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奋进新时代,再创新高度—推进中国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黄燕梅 黄泽汉 梁 桂林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静守时光,以待流年:爱在菖蒲三下乡心得
异乡辗转,繁华迷离,抚去了时间的风尘,依然在梦中灿烂着一张脸颊。 ——题 记 不知不觉来到菖蒲已经7天了,再过几天就要结束了,说真的,有点不舍呢,如果分离的那天到来,会不会真的舍不得离开呢?虽说认识 …
岭南师范学院“蒲公英”实践队:有趣的户外文艺课
今天早上按照原先的计划,去给高年级班级一些想学学猫叫的同学上一下课,用正式上课前的半个小时,所幸的是她们已经提前有考试教过了,所以教起来速度也是比较快,然后正式上课时我就和梦莎一起去给两个初一的 …
妙不可言的等待 等待某一种未来
  14号早上一觉醒来,只见丝丝细雨,望着雨飘飘,倒是有点厚积落叶细雨声的意境。在雨中,我们匆匆地搬行李上车。望着车外不断飞逝的风景,我不禁陷入了酣睡中,睁开眼,我们就到育贤小学了,期待已久的三下乡 …
岭南师范学院旭升实践队陈志荣实践心得(六)
一眨眼就过去了第六天!时隔多日,今天跟车去买菜,队员们以不再是第一天时买菜时,想到哪些买哪些,买的量也十分有分寸,感谢后勤的同志们,她们真的让我很放心。从第二天起我就彻底打消了实在不行让我自己上的 …
增强文化自信,深入了解豫剧,
豫,河南省的代名词,源出于古代先人们对所处地理的称谓。据史料记载,当年大禹治水之时,将天下分为九州,其中就有豫州。当时的豫州和今天的河南版图大致相同,所以慢慢的河南也就成为了豫州的代名词了。大禹成 …
赴青州古城 寻非遗传承
赴青州古城 寻非遗传承2018年7月21日,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学生组成的非遗实践团前往青州古城探寻千年非遗文化。非遗实践团出发!青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和保护非遗文化,在青州古城里就有七十多个非遗传 …
岭南师范学院“蒲公英”实践队:累和乐
我一起来就知道今天是个要充满元气的一天,因为我们组要上五节课,三节小班,两节大班。今天是我们队伍三下乡的第七天,也是支教的第六天。现在回头看看真的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前一天晚上我们组也开了会,今天早 …
观社情,察民意实践队新闻稿
观社情,察民意实践队新闻稿--庙张社区深入调研为了弥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丰富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7月21号下午我们观社情,察民意实践小队实地考察了庙张社区。我们进入庙张社区,首先见 …
岭南师范学院旭升社会实践队袁敏慧实践心得(六)
今天是7月20日,是我们三下乡的第六天。一觉醒来,发现太阳早已升起,湛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而后勤组的组员,早早地就为我们准备好了早餐,今天的早餐是白粥配榨菜。 作为一名在校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次脱 …
以小见大——从心愿卡到留守儿童现象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岭南师范学院“思树怀源”实践队来到山高水远的欧家小学进行为期十天的短期支教,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