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赴上海“海药心系民情,共筑健康中国”实践调研团活动纪实
中青在线上海7月20日电(通讯员赵彦琦)中国“免疫+”患者群体庞大,这类人群由于免疫力低下难以抵抗致病微生物侵袭,严重可引发肿瘤,关爱“免疫+”患者工作刻不容缓。针对这一现状并顺应“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潮流,“免疫+”患者关爱项目适时而生。
7月11号,中国海洋大学赴上海“海药心系民情,共筑健康中国”实践调研团在医药学院团委老师高缘的带领下从青岛抵达上海,队员们将行李安置好后便开始处理未来一周在上海调研的一些问题。
为调研“免疫+”患者关爱项目实施情况,调研团首先来到了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国药关爱药房—DTP药房。通过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国药关爱服务站免费提供抗癌药物凭借医生开的处方拿药”,但药房里的药需自费,没有医保。工作人员还提及DTP药房由于成本太高,普及起来比较困难,这限制了DTP药房的发展。公司不会单独开DTP药房,一般和医院合作,这也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凭医生处方拿药的现象。
为调研上海市在防癌抗癌方面的丰富经验及准确的肿瘤知识,调研团分别前往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市抗癌协会。通过采访上海市抗癌协会的负责人,调研团得知抗癌协会和医院合作,定期举办联合义诊活动,向市民们普及肿瘤治疗的多学科概念,强化肿瘤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理念,提高居民防癌抗癌意识。随后,调研团成员又针对癌症方面的知识询问了肿瘤医院的医生,收获颇丰。
为了调研居民对“免疫+”及“互联网+健康医疗”的认识,调研团前往黄浦区、徐汇区、浦东区、长宁区发放调查问卷。几经波折,队员们从统计结果中发现92%的市民不知道“免疫+”患者关爱项目,71%的市民认为环境是导致癌症最重要的因素,89%的市民认为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增大癌症的发病率;95%以上的市民不了解DTP药房,82%的市民了解网上预约、挂号等就诊方式,74%的市民表示对互联网或医疗类手机软件的疾病查询结果不是特别满意。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防癌抗癌知识,调研团进入社区进行宣讲。在上海瑞通护理院医生孙宝翱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进多个病房向市民普及防癌抗癌小知识。在宣讲过程中大爷们积极与调研团成员互动,现场气氛轻松活跃。宣讲结束后,大爷们走出病房向调研团成员告别并感谢调研团成员的帮助。告别了热情的大爷,调研团成员在医生孙宝翱的带领下参观了护理院。至此,调研团在上海瑞通护理院的宣讲宣告结束。
通过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队员们获益匪浅。中国癌症患者人数多,但是治疗癌症的药物确是稀有的,这些药物大多进口,价格昂贵,好在政府有相关政策,给予援助,即使这样,治愈的希望也是不大。作为医药学院的一份子,调研团每一位成员都决心为国家,为人民,为那些被病魔折磨的人民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之后,调研团会将调研过程中所学到的防癌抗癌知识及基于互联网的一些便捷的看病就诊方式带回青岛,通过医药学院药学协会进行宣传,向民众普及一系列的防癌抗癌知识和“互联网+健康医疗”相关知识,提高青岛居民的疾病预防意识,提升居民生活的健康指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08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