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水院风采,搭建与畲纽带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青筑艺术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导语:畲族作为中国少数名族之一,有着其特有的饮食文化,以及极具特色的茶文化和手工艺术,畲族的彩带不仅仅是极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织品,更是“活着的文物”。
7月16日,“青筑艺术团”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出发前往中国首个也是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具有“中国畲乡”之称的——景宁畲族自治县进行社会实践。
根据前期的资料查询,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早在隋唐之际,畲族先民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自宋代开始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大约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目前主要在闽东、浙南山区与汉族杂居的局面。畲族先民缘山近水而居,其经济文化属山地农耕类型。其传统饮食文化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1. 一年四季以杂粮为主;
2. 嗜辣重咸,喜食野味、河鲜,善腌制食品;
3. 喜热食,善饮酒;
4. 九药不如一补——重视食疗;
在初步的了解到当地的传统饮食文化特点后,随着走访的深入,暑期社会实践小组慕名来到了一家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餐馆。在与老板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之后,实践团成员便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深入田间地头,一起动手采集做饭的食材。随后,大家向餐馆工作人员虚心请教,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尝试亲手制作畲乡土味菜。制作过程中,大家一边认真地模仿师傅的做法,一边和师傅交流,比较南北菜系的不同做法,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气氛。
实践团成员主要制作的美食是畲县特色“山豆腐”“豆腐娘”。山豆腐仍然采用原始的做法,用牙膏与一种特殊的山菜制作而成。口感有点像果冻,但其中散发着一种山野的味道。最后,当美食端上餐桌,实践团成员制作的山豆腐得到了畲族老乡的肯定。大家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也充盈着满满的成就感。
饮食文化是地方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这次亲手制作畲族美食的经历,实践团成员对畲族特有的地域风情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位于封金山的“印山茶文化馆”。在那里馆主热情的邀请成员们一起享用封金山茶叶,浓郁的茶香让人回味无穷。品茶过后,馆主详细的向成员们介绍了景宁文化茶的做法,以及相应茶具的使用方法。实践团成员也亲身投入到了制茶之中,体会着制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博物馆。从出土的银质器皿到畲族特有的服饰,从畲族的起源、迁徙到最后的定居,从精美的艺术品绘制到独有的特色舞蹈,无不尽收眼底。
之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根雕——于师傅的工作室。根雕作为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就是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于师傅也在现场为实践团成员简单展示了根雕的加工过程,并向实践团成员讲解了根雕在景宁的发展历史。
最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有着12代悠久历史的陈氏畲族头饰加工厂。陈青华陈女士是第12代传承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她的介绍,我们也更加深入详细了解到了畲族女性在婚丧嫁娶,以及日常所佩戴的银饰讲究。像银饰上的图案,她都介绍了其中的寓意,如凤凰,是畲族的图腾,充分体现了畲族人民的艺术审美观。这些银饰以高超的工艺水平和创作天才,记录着畲族服饰、银饰的形成,折射出畲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底蕴。
7月18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位于景宁的三支树,见到了期待已久的民间彩带传人——蓝延兰。在交流中了解到,蓝延兰出生在彩带编织世家,她外婆的外婆是清末有名的彩带编织艺人,识字虽少,却能把织带工艺和汉字相结合。蓝延兰的外婆蓝龙娘受其影响,也是一位织带高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困难时期就以编织彩带为生度过难关。
受其家庭艺术熏陶,蓝延兰6岁开始学织彩带,经三十多年探索,如今她已是新一代畲族彩带编织的佼佼者。
根据实践中的走访,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在198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蓝延兰突破陈规,编织出“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等汉字织纹。1997年,她又纺织出“庆贺香港(澳门)回归”字样的彩带。进入新世纪,蓝延兰又编织出一条长4米余、宽10.6厘米,织有全国56个民族名称的彩带王,在畲乡传为美谈。
蓝女士编织畲族彩带的影响也是非常广泛的。美国,日本,韩国都曾派遣学着前来学习编织彩带的技艺。
然而彩带也同许多民间传统手工艺一样,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年轻姑娘已很少学织彩带了,为了不让畲族彩带艺术失传,蓝延兰成立了“畲族彩带艺术工作室”,带起了一批学生。
蓝延兰——作为畲族彩带青年艺术家仍将一如既往,继续探求畲族彩带的许多难解的历史之谜,继续传承远古时代畲族先民的祈福讯号,继续为畲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
据当地居民介绍,彩带是畲族传统的手工艺织品,既是美化衣着的装饰物,以及用作腰带、背带等的生活实用品,还是畲族青年男女定情信物、定亲回礼和驱邪祝福的吉祥物。了解到这些之后,实践团成员更加感受到了蓝女士传承手艺文化的可贵,并为她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人身上所具有的工匠精神所深深打动。
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与畲族老乡同吃住,共劳作,进行了亲近的交流与相处,与畲族同胞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联系。实践团成员深入畲乡,走访手工艺人,遍览风俗民情,在实践过程中开拓了团队成员的视野,培养了成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常在校园的大学生走向社会,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75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