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声绘色绘盐史 ——文学院淮盐文化探索小分队访艺术研究所所长之行圆满结束 7月18日上午9时,淮盐探索小分队在连云港市艺术中心研究所采访所长徐洪绕,并了解淮盐的发展历史。 活动伊始,上身着条纹半袖,下身穿着一条浅咖色休闲裤的研究所所长徐洪绕将同学们带到办公室,微笑地向小组成员讲解了淮盐的发展历史。他提到“传统的盐是靠‘天’生产,如果日照强度不够便采用火烧的方式,于是就有了后来形成的盐铁。”他一手拿着一个红壳笔记本,另一只手在空中比划着,把一块地的平面去掉一层土,然后打开阀门引入海水,再晒干;之后再打开另一块低地的阀门引入半干的盐,由此就会形成一个对口滩。成员们一边看着徐洪绕的动作,一边点着头。 除此之外,徐洪绕还谈及了从前运盐的方式和渠道:最早的时候,是人工运盐,背着一个锥形背篓,背上了就很难卸下。他一边说着,一边拿来一只笔、两把钥匙,用手在空中比划着。“盐民们用支叉子支撑着背篓暂时休息。”徐所长总结道:“实际上,淮盐的发展大大地加紧了青口与扬州的密切联系,成为了海州与扬州的一个交流媒介,青口到海州的运输线是一条黄金运输线。” 当顾同学问到淮盐发展和保护的建议时。徐所长皱了皱眉头,微眯着眼说道:“实际上我认为保护这个词,大概不属于强者,一门文化也好一项技艺也罢,应该是从自身发展找问题,只有自身强大了才不会去寻求保护。”团队成员听后频频点头。 采访结束后,徐所长送小队成员,边走边说:“很感激你们能对淮盐文化那么上心,这让我觉得我们对一门文化的传承所付出努力是很值得的。” 廖娅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48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