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灵魂
——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理解
正如马克思所说,“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还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这是区别“好报刊与坏报刊”的标志。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它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采写、报道最基本的原则,理解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可以从反面探究新闻失实带来的危害,由此可以看出新闻真实性的重要之处。
一、新闻失实大致体现在:
由头失实,夸张描述,内容失实,细节失实等这几个方面,张冠李戴、道听途说等是新闻失实常见的“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又集中体现在新闻行业中另一个时常出现的新闻现象:反转新闻。2010年十大假新闻之一“金庸去世”则是一个典型的新闻失实案例。12月6日,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用户“中岛”发布的一条信息瞬间引爆网络:“刚刚得到消息,著名武侠作家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然而就在22分钟之后,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在其微博上回应此乃谣言,“金庸昨天刚出席树仁大学荣誉博士颁授仪式”,就这样金庸莫名其妙的“被去世”了22分钟。此消息一出现就被转载了成千上万次,涉及的人物显著,而且被国家级新闻媒体不加证实就发布,由此传播力度翻倍增加。
风波过后再次回顾这条假新闻,或许还会有人这样调侃道,“编写假新闻的技术太高超!”整条新闻完全符合新闻的五要素,并且时间地点原因都被陈述的异常真实,当人们遇到这类新闻时,除了那些社会经验相当丰富或者有较强的判断能力的新闻工作者或许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新闻是真是假?”“新闻源是哪个媒体报道出来的?”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或是完全相信并向周围人传播信息,或是正在完全相信的“路上”。对于这条新闻,无论它“看起来”是多么完整、多么简洁,但它本身的存在,无疑就是一个真实“错误”,这在源头上就失去真实性的“新闻事件”早已没有了价值。
二、新闻失实的危害: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新闻当事人的不良影响;舆论情绪极端化;对新闻媒体形象的损害:
一方面,新闻真实性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不经核实就发表新闻是对新闻职业的不负责,更是对大众的不负责。2016年被网友“炮轰”的河南某“抹香香”领导,被指责身为政府官员不作为,有内幕等,一时间,该官员的工作及生活都收到了严重的影响。事后调查实则是一个典型的反转新闻。
另一方面,负面的舆论情绪不断高涨,严重影响到了网络环境的风气。如火爆网络的“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这篇帖子挑起了城乡差异、地域歧视、婚嫁观念、贫富差距等多个热门话题,也正是这些在当代社会极其敏感的字眼,激起了网友们对这个“上海女”的愤怒。
最后,失实新闻被证实为反转,将对消息的传播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公信力也直接影响到了媒体的生存与发展。以“金庸被去世”的新闻为例,这条新闻一出,便被国家级新闻媒体——《中国新闻周刊》在其微博上公布,由于这一新闻媒体长时间积累的公信力和存在的权威性,将这条假新闻的“真实性”捧上了极致。但当新闻反转之后,《中国新闻周刊》随后遭到网友们的质问与批评,也一度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随后内部人员也遭到了大规模的人事调动,这一国家级新闻媒体长期树立的形象更是大打折扣。
三、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因素:
部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较低(抢时效)、自媒体平台的突起,全民记者的出现(博眼球、获点击量、流量)、舆论情绪的渲染(有很大一部分的失实新闻主要是,社会民生、教育行业、医疗卫生、政府部门、地域差异等网民较为敏感的话题领域,一旦爆出瞬间便会引起舆论一边倒现象)、部分新闻利益化现象严重、新媒体对新闻事件的热点热处理等众多复杂因素的存在,使得新闻真实性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变得更加不堪一击,同样更将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四、新闻真实性的把握:
“以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在新闻行业更是适用,新闻本就应该是辩证的存在。考虑到舆论导向的影响力,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以真实性为基础和原则的情况下,对于报道的内容也要斟酌把握好。正反面报道相结合但也要以正面报道为主、各行业间报道比例要相协调,不能过于偏重、新闻传播事实的考量,例如对重大事故的伤亡情况,血腥场面的报道,保护与清理环境的报道,都要考虑到新闻传播效果的辩证制衡。此外,能做到热点冷处理的新闻媒体正是将“议程设置”这一概念做出了合理的诠释。
http://www.dxsbao.com/news/845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