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研究生自杀 师生之间不应存在压迫
2018年3月26日早上7点半,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陶崇园从宿舍楼顶一跃而下,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陶崇园家属称其受研究生导师长期压迫,最终不堪重负坠楼身亡。武汉理工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事发后学校已成立专班调查和处理此事。(《南方都市报》 4月2日)
如果老师让学生做与工作、学术有关的事情,那么,这是身为学生应该做的;可如果他们过度干涉学生的私生活,让学生帮他们做大量的私事,甚至把学生当保姆用,那就让师生之间单纯的关系掺杂了压迫。
据媒体报道,自2011年,陶崇园考入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起,王攀导师经常借着其研究生导师的身份对陶崇园提一些与学业毫无关系的要求,从二者的聊天记录来看,王攀经常使唤陶崇园为其洗衣、买饭等,甚至还要求陶崇园称呼他为“爸爸”。这中“土霸王”一般的行为使得陶崇园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完全围绕着王攀,完全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对陶崇园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陶崇园的事件中所体现的老师对学生的压迫并不是个例。例如,2017年12月,被导师禁止出国留学的博士杨宝德被发现溺水身亡;2015年,研究生姜东跳楼自杀,遗书中称导师故意不让他通过答辩。繁重的毕业压力和导师的压迫使得这些鲜活的生命痛苦不已。
一些高校老师借用具有学术评判和行政管理权威等资源的权力来压迫学生,使得高校师生关系逐渐呈现出复杂化的特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与高等教育的逐渐社会化有密切关联。因为高校学生尤其是研究生能否顺利毕业与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加上老师天然就具备的知识权威,所以无论是升学还是找工作,学生与老师之间总会被各种具体的事物所捆绑在一起,这也就是大多出现老师压迫学生事件的核心。
有压迫就有伤害,如果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压迫,那么两者之间不仅很难进行优质的学术研究,并且学生长时间的屈从,会让学生丧失自信和勇于反抗的精神,也不利于学生完善自我能力。并且,师生之间如果不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关系,我们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风气也会受到影响,这是一个关乎社会建设得问题。我们可以听从别人的建议,但当建议变成了命令或者压迫,那么我们也要学会保留质疑的权利。只有我们学会质疑和反抗,才能让压迫者知道他不能肆意妄为,也能让旁观者和社会及时发现事情的严重性,不再漠然置之。
对于部分缺失道德素养的老师来说,需要制定科学化的老师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对老师进行道德和学术两方面评价的机制。这一方面约束了老师的行为,防止老师滥用职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和勤杂工,防止师生之间存在压迫。另一方面,也对老师的学术研究进行了鞭策和引导。
如此,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对导师的依赖,还能使学生得到多元化的指导。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回到单纯的教育和学术定位上,同时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http://www.dxsbao.com/news/839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